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世界历史故事 > 世界历史故事
故事中的中国活生生的历史证据丰富了叙事维度
admin2023-11-13【中国历史故事】人已围观
简介两年前,《中国故事》第一季首播时,给李白烈士发出的电报的嘟嘟声至今还萦绕在我们耳边。 超越时空、告慰先人的庄严仪式,迸发出震撼人心的精神交响曲。 11月21日,《故事里的
两年前,《中国故事》第一季首播时,给李白烈士发出的“电报”的嘟嘟声至今还萦绕在我们耳边。 超越时空、告慰先人的庄严仪式,迸发出震撼人心的精神交响曲。
11月21日,《故事里的中国》第三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回归。 第一集聚焦“七月一号勋章”获得者、原新华社国际新闻编辑部干部、党的早期领导人。 瞿独一,瞿秋白之女。 节目在感人至深的戏剧舞台上,完成了触动当今人心的抒情。
11月26日,本期节目刚播完,就传来瞿独一去世的消息,享年100岁。可以说,《故事里的中国》成为瞿独一留给世界最后的珍贵视觉记忆。 它见证了百年传承、忠诚不改的感情,也见证了革命者博大深沉的亲情。 。
今年,节目以“时空对话”作为相对固定的表演模式,创新性地设计了历史空间和现实空间两个舞台。 两条故事线相交,让不同时期的传承故事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时空对话和精神接力的感觉。 触觉和艺术沉浸感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故事中的中国》丰富的现实主义题材中,革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非常重要的叙事板块。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在革命年代用血与火铸就的宝贵财富。 它记录着坎坷历程,铭刻着坚定不移的信念,为塑造新时代人民精神家园提供了极其有力的现实。 启示。
节目不仅系统讲述时代特征,还着力优化题材资源配置。 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出一批值得我们赞扬、铭记、学习的榜样。 三季《中国故事》,无论形式如何更新,不变的是讲述时代人物的闪亮故事。
今年,在中宣部指导下,《故事里的中国》第三季聚焦建党一百周年,走近瞿独一等时代人物还有李红塔。 第一集以“七一勋章”获得者瞿独一为中心,讲述瞿独一在革命中成长的人生故事,回忆瞿秋白、罗一农等中国共产党人冒风雨的故事并且不惧怕牺牲。 《故事里的中国》延续了努力优化题材资源配置的创作传统。 以第一期为例,节目连线百岁老人曲独一女士,先后采访了她的挚友李多丽、表姐吴友英女士、烈士等核心人物的立体立体叙事视角陈潭秋的儿子陈楚三先生为观众走进历史、了解人物、了解精神提供了有力支撑。
值得关注的一个创新点是,本季节目将原来的“读书会”升级为“历史学习会”。 现场主持人将带领大家参观党史馆、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等场所。 革命文物并由有关专家讲解。 一张写满美好祝愿的明信片、一块见证革命友谊的旧怀表、一本带有《国际歌》中文歌词的《新青年》……这些生动的历史证据的引入,丰富了叙事的维度,增强了历史的内涵。可信度是节目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的直观体现,也彰显了节目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责任感。
在前几季的舞台上,《故事里的中国》成功创造了许多跨越时空的对话。 第三季节目在叙事结构、舞台设计、戏剧演绎上重点突出“时空对话”的氛围,用“双“时空+双舞台”讲述人物关系和故事具有传承性、代表性、典型性、传播性的时代特征,不仅让内容更加浓郁,也让观众看到火热的理想信念是如何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的。
在这档关于瞿独一老人的节目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坚持真理的革命战士瞿秋白,一个温暖优雅、深爱女儿的“好父亲”,以及瞿独一小时候是如何成长的。 从此,他在家人的熏陶下坚强地长大。 父亲英勇牺牲后,她继承了父亲的信仰,追随父亲的脚步,走上了革命之路。 她一生淡泊名利,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格和高尚风范。
在向社会大众传播革命文化时,最忌讳扁平化、公式化、口号化。 《故事中的中国》更好地实现了中国人知、情、意、行合一的审美追求。 不仅真正做到了“心有大义,‘文中有民,肩有责,文有乾坤’”,还用自信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形式,引领大众“学史以明理,学史以增信,学史以道德,学史以行”,堪称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追寻红色记忆,弘扬革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是一项非常现实、针对性强的工作。 我们期待“故事中的中国”继续谱写精彩故事,为推动行业创新树立更多榜样,讲好故事。 中国故事贡献更多辉煌。
《光明日报》(2021年12月22日第15页)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