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战史风云 > 战史风云

中国称第二此国不敢第一 后它给一中国人改名

admin2023-12-16中国历史故事人已围观

简介文/月小妆 在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唇亡齿寒的事,就是一个国家的盟国被灭,结盟的国家却袖手旁观,结果也被灭了。 大家都知道,这件事情发生在一战二战,但却不知道早在清朝,就已

文/月小妆

 

  在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唇亡齿寒”的事,就是一个国家的盟国被灭,结盟的国家却袖手旁观,结果也被灭了。

  大家都知道,这件事情发生在一战二战,但却不知道早在清朝,就已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了。

  在中国的北方,与东北接壤的朝鲜是我们的藩属国,这个国家经常来进贡,对中国也俯首帖耳,所以特别得到中国政府的保护。在明朝万历年间,日本进攻朝鲜。

  当时正是东北女真部崛起的时候,努尔哈赤想分散明朝的力量,于是写信让明朝政府派兵解救朝鲜,还说了一堆奉承的话,明朝政府有脑子,想了又想觉得努尔哈赤不是啥好东西,所以就拒绝了。明朝对女真部不甚信任,他们在边境一直有摩擦,所以不敢将国运交给努尔哈赤,更不敢让努尔哈赤领兵去打仗。

  

  朝鲜对女真部也不信任,努尔哈赤跟朝鲜也有矛盾,所以这件事情也被朝鲜国王拒绝了。但之后明朝为了稳定藩属国对中国的信心,还是决定出击,这一战派出了十五万大军,那五万只是先头部队,明朝下了血本保护藩属国,当然也是打了胜仗。

  这次战争俘获了不少日本的降卒,这些降卒不可小觑,个个身怀武艺,打起仗来也是不要命的,明朝和朝鲜都接纳了不少倭寇降卒,这些人到了当地,立即化为武装力量,日本哪怕是降卒,都有很强的战斗力。

  于是当时有人说,要想打败女真唯有倭寇降卒才做得到。

  这些远渡重洋的日本降卒战斗力十分出色,明朝收编后就让这些降兵加入辽东军队,成为明朝的一支利箭,专门对付女真人。

  

  女真人吃了亏,对倭寇才用了心思,对他们使用的武器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后来女真人迅速崛起后建立后金,明朝气数已尽,光靠倭寇降卒和明朝几十万悍勇名军是无力力挽狂澜,皇帝逃到缅甸又被汉臣逼着,清朝在中原坐稳了江山。

  不过女真人取得天下后,仍然对倭寇心中惧怕,他们十分打怵倭寇的不怕死的战斗力,所以清朝巴巴地派使者跑到朝鲜去,让朝鲜恢复和日本邦交,向日本称臣纳贡。

  清朝的意图是让朝鲜做清朝的“肉盾”,做清朝的“屏障”,一方面也有试探的意思,试探什么呢?朝鲜听不听清政府的话。朝鲜是坚决忠于大明的,认为大明的华夏的正统,清朝只是“蛮夷”,猴子戴上人的衣冠,那就是人了?这里面还有个成语叫“沐猴而冠”,当然这是朝鲜的想法。

  

  不过这同时也是日本的想法。今天我们说大家都是一家人,但当时邻国可并不这么认为,让他们接受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需要时间。

  清朝本来想通过朝鲜了解日本,但朝鲜不合作,还威胁清朝不要向朝鲜派兵,否则就叫日本来跟清军对峙,清朝很生气,但也没办法。最能体现朝鲜意图的是朝鲜给清朝提供了日本的“情报”都是假情报,都是朝鲜伪造的,这些“情报”指出日本将对中原造成威胁。清政府注意力转移到防御日本,就对朝鲜忽略了,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朝鲜的窘境。

  

  在顺治年间,清朝刚进入中原根基不稳,对处理邻国问题上表现得很宽容,他借朝鲜使者的口,跟日本使者说,希望日本能对清朝称臣纳贡,但却遭到日本(当时是幕府)的无情拒绝,日本拒绝就算了,还放肆的给中国皇帝起外号,称呼顺治帝为“鞑靼”,面对这样的侮辱性称号,清政府没选择讨伐日本,也没派使者去申斥,而是什么也没做,任由日本侮辱。

  通过这一件事,让日本看透了清政府的软弱,为两百多年后大肆入侵中国埋下隐患,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中国不是昔日的中国,而是一个懦弱的、华丽的空架子,它只能以它的庞大吓唬邻居,对强硬的挑衅,态度是妥协和退让的。

  

  这一点清政府表示冤哉枉也,原因是他们根本不懦弱,而是无知。

  清政府认为两国体制不同,没必要大题小做,日本不臣服就不臣服,反正清政府也没少块肉,后来清朝与日本建立贸易关系,发生在同治年间,但罕见的是没强制日本称臣,日本保持倨傲的态度。

  其实清国并非不重视藩属国制度,是因为他们文化浅薄,在他们家乡的时候很少跟中原接触,也不了解中原历史,虽然入关后继承明朝制度,但对藩属国历史没深入研究,也没有对付他们的办法。

  其实无知比懦弱更可怕,比两者更可怕的,是既无知且懦弱,还狂妄。

  

  明朝的汉臣个个都饱读史书,对藩属国有一套办法,但清政府没法得到这些资源,只能以软弱的嘴脸面对日本,而日本何其狡猾,看透了清国盛世下的怯懦,所以他们最终大肆侵略,其实祸根在两百多年前就已经埋下了。

  而朝鲜,历史上一直对中国俯首称臣,因为清政府的懦弱,放任日本人嚣张和侮辱,百年后也被大肆侵略到几近,但清政府认为朝鲜欠清政府一个“服”字,所以被侵略也不关己事。

  无论如何在那个国运不振作的时代,清政府自身难保,更不要提保护他的藩属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