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世界历史故事 > 世界历史故事
顾维钧走出去中国近代外交史
admin2023-12-29【中国历史故事】人已围观
简介2020年1月16日下午,为纪念我国外交官顾维钧诞辰132周年,上图《一代外交官顾维钧》图片发布暨捐赠仪式在上海图书馆举行。中华民国。 上海词典出版社向上海图书馆捐赠该图集,该
2020年1月16日下午,为纪念我国外交官顾维钧诞辰132周年,上图《一代外交官顾维钧》图片发布暨捐赠仪式在上海图书馆举行。中华民国。 上海词典出版社向上海图书馆捐赠该图集,该图集第一作者、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金光耀教授与来宾分享了顾维钧外交生涯的故事。
《一代外交家顾维钧》于2006年由上海词典出版社首次出版,历时十余年,现已销售一空。 市场上很少见到。 此次,出版社加印了一本书,为读者增添了十余张顾维钧早年的珍贵照片。 该书由顾维钧遗孀古丽安娜·杨古女士作序,金光耀等人主编。 它以图文形式记录了一代外交家顾维钧的一生及其对20世纪中国对外关系的贡献。 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他的学术生涯、初次涉足外交界、巴黎和会、联合国成立的准备工作、晚年生活等。每章页都有中英文简要说明。 书中精选了大量珍贵图片,辅以中英文描述,定格了中国外交史上的诸多精彩瞬间,展现了顾维钧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活动。 可以说是一部生动鲜活的中华民国外交简史。
第一作者金光耀(左)代表词典出版社向上图捐赠《一代外交官顾维钧》画册
“我就像一名被召唤为祖国而战的士兵。”
“改变中国屈辱的对外关系,在国际舞台上维护中国的尊严”是顾维钧投身外交事业的初衷。 拥有一颗“中国心”的顾维钧,一生为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维护中国主权而不懈努力。 用他的话说,“我早就决定要为中国的事业献身,在履行职责的时候,我就像一名被征召为国家而战的士兵”。
从联系美国外交官和媒体共同抵制日本21日侵略中国,到在国联呼吁制裁日本侵略行为。 从巴黎和会上,他主张山东主权,拒绝与德国签订和约,“不”响彻世界; 推动中国加入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成为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下“中国”名字的国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外交“遗产”。 顾维钧用娴熟灵活的外交手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次又一次改写了“弱国无外交”的屈辱历史。
本书第一作者、长期研究顾维钧外交生涯的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金光耀评价道:“顾维钧是中国20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外交官,参与了几乎所有重要的外交活动。那个时期的外交事件。 他所展现的外交智慧和经验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1941年,顾维钧在BBC发表演讲,宣传中国抗战。
中国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
顾维钧在美国报纸上签名的漫画
从上海到纽约,历史没有忘记顾维钧
顾维钧的女儿、美中文化协会会长杨雪兰女士远在纽约,未能参加分享会。 不过,她不仅是这次活动的策划者,还为顾维钧宣传了很多纪念活动。
顾维钧的第三任妻子严又云在该书的序言中写道:“他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坚持每天写日记,用十七年的时间口授回忆录,记录他一生的作品。” 这份长达500小时的口述录音被整理成11000页的英文手稿,捐赠给顾维钧的母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2018年,顾维钧诞辰130周年,这些珍贵的历史档案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数字化回国,并捐赠给复旦大学和上海图书馆,用于今后的学术研究。
近年来,在杨雪兰女士的努力下,顾维钧这个曾经称霸世界外交政治舞台的中国名字,逐渐回到了中国人民的视野。 2018年底,修缮一新的顾维钧纪念馆在家乡嘉定法华塔院落重新开放,向世人讲述这位外交官坎坷却辉煌的一生。
无独有偶,《人生如颂歌:一代外交家顾维钧》纪念音乐会在上海嘉定保利大剧院和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上演。 专题分享会结束后,与会者观看了多媒体音乐会片段。 音乐会由著名导演胡雪华执导,特邀钢琴家魏福根、演员王洛勇(旁白)、女高音黄英、男中音沉阳、小提琴家朱丹、钢琴家牛牛(张胜良)、评弹艺术家黄海华、吴景辉等中国著名艺术家,运用合唱、独奏、器乐、评弹等多种形式,将音乐作品与历史照片、视频完美结合,并采用自述的形式,摘录顾维钧的传记和作品。以采访为线索,描述他一生中遇到的遭遇。 通过多媒体表达方式讲述挑战和出色的外交技巧。 作曲家龚天鹏纪念顾维钧的室内乐作品《走向新世界》的全球首演,为音乐会增添了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包含本次演唱会精彩片段和珍贵历史画面的短视频已于近日在腾讯视频上线,演唱会完整视频也将于近期在腾讯视频上线。
历史没有忘记顾维钧。 正如他的妻子严幼云所说,“这么多人以不同的方式纪念他。” 今年1月10日刚刚出版的《中国日报》全球版跨版面深度报道《顾维钧:为中国挺身而出的人》写道,“顾维钧将毕生的外交才华奉献给了他心爱的人”国家。”
顾维钧是一位不可或缺的爱国外交家,他的传记是一部中国近代外交史,绵延五十多年,从未间断,不仅在中国近代史上,而且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世界上,除了丘吉尔,可能很难找到第二个人了。” 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评价道。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