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战史风云 > 战史风云
欧洲近代历史精神
admin2024-01-19【中国历史故事】人已围观
简介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认同。欧洲认同之于欧洲有如民族认同之于国家,其重要性不言自明。一起来看看小编给大家精心准备的欧洲历史精神的资料,欢迎阅读! 现在每当提起战争,人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认同。欧洲认同之于欧洲有如民族认同之于国家,其重要性不言自明。一起来看看小编给大家精心准备的欧洲历史精神的资料,欢迎阅读!
现在每当提起战争,人们的第一反应总是恐慌、不安和反感。当然,战争造成无辜平民百姓的死亡,大量国家栋梁沦为少数人的炮灰,经济崩溃导致无数人沦落街头……这些都是一般人所熟悉的战争后果。
然而在1914年,当战争在欧洲爆发时,人们的反应却并非如此。“1914精神”,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交战各国出现的狂喜热潮。这些被民族主义支配的人们,纷纷觉得开赴战场是国家的需要,是一项伟大的国家工程。国家只有“亮剑”,在战场上不断磨练,才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1914精神”表现最突出的国家是德国。当时的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号召反对派“停止党争”,全国上下争取德意志的生存空间。尽管是当时德国的中产阶级和左翼人士,也认为战争促使国内的阶级斗争终结,让整个民族空前团结。大量赞美诗和歌曲歌颂消灭敌国的士兵,认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犹如两个壮汉之间的摔跤比赛,摔多了自然会更加强壮。当时的人们认为这场战争不到两个月便可以结束,到时候德国肯定会更加强大团结。
然而战争整整持续了四年,战败的德国被索巨额赔偿,顿时国内民怨四起,物价飞涨。不过,一战战后的德国人并没彻底反思战败的原因和“1914精神”背后的真正原因。很快,极右势力,特别是纳粹势力认为“1914精神”是德意志民族最光荣的一刻,并且认为一战战败是犹太人和党在德国“背后捅了一刀”。因此德意志民族的第二场悲剧接踵拉开了序幕。
近代的贵族是中世纪封建制度的产物。耸立在欧罗巴平原与英伦海岛上一个个中世纪城堡,便是贵族权力的象征:它们独立于王权,又统辖着臣民,自成为一个王国。欧洲的贵族最初是唯血统论,是庶民还是贵族,就看你继承的是哪个家族的血脉,出身是否高贵。最初的贵族是那些蜗居在乡野城堡中的乡绅,他们粗鲁,缺乏教养,只关心狗和打猎,到十六至十七世纪的中世纪晚期,血统贵族的传统被打破了。大批贵族迁往城市,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之下,慢慢融入近代的文明进程,教养开始代替血统,成为贵族的重要标志。
这个时候,资产阶级已经诞生,这些靠海上贸易和手工作坊起家的暴发户们,论钱包,要比贵族们鼓得多,唯独缺乏的,是贵族的教养与气质。教养这个玩意很玄虚,又很实在,体现为优雅的谈吐、文明的举止与对人的彬彬有礼。不要以为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只有贵族之间才讲文明礼貌。贵族与庶民,虽然身份不平等,但同为上帝的子民,人格都是平等的。每一个社会阶层,都有自己的尊严,你看英国历史片中的管家先生,没有一个卑躬屈膝,个个都像贵族那样体面、有尊严。张爱玲说过 ,老上海公寓里的电梯工,一定要衣冠楚楚,领带整正,才肯出来为客人开电梯。不仅全社会追求绅士风度,以教养为荣,而且贵族对下人也尊重有加。路易十六皇后上断头台,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的脚,皇后的第一个本能反应是:“对不起,先生。”
贵族的教养从何而来?它无法像知识那样机械地传授,只能在适宜的文化环境之中熏陶而成。家庭、学校与社交,便是陶冶性情的最重要空间。教养首先来自家教。家教不是指弹钢琴、背《论语》式的家庭功课,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亲切与自然,举手投足中的优雅与高尚。家庭之后是学校。从伊顿公学到牛津、剑桥,贵族学校教你的不是谋生的本领、赚钱的实用知识,而是阅读大量“无用”的拉丁文,通过古典文化的熏陶,让学生成为贵族社会所需要的绅士。最后是社交。男孩女孩到了十六岁,便为,由父母带领进入社交圈子,学会与不同的人交往,实践各种社交礼仪,成为彬彬有礼的君子淑女。
一般来说,贵族气质要三代而成。第一代是暴发户,虽然腰缠万贯,但从小形成的粗鄙习性不复改正,无论如何模仿,皆不成体统,于是开始培养下一代,送子女进贵族学校,学绅士礼仪。但第二代毕竟是教育的结果,所谓的贵族气质乃后天形成,尚未内化到血脉之中。平日尚能维持文明与体面,一到吵架的时候,家乡的骂人土话便脱口而出。一直要等到第三代,习惯变为自然,贵族品性浑然天成,方能形成家族门风。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