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神话故事 > 神话故事
刘备打赢夷陵之战如何改变三国战史风云
admin2024-02-11【中国历史故事】人已围观
简介关羽陨落后,刘备发起了对吴国的进攻,意欲报关羽之仇、夺回荆州,并改变整个三国战略。夷陵之战可谓是蜀国生死存亡的关键一役,然而刘备的野心却未能得逞,反而导致了白帝城
关羽陨落后,刘备发起了对吴国的进攻,意欲报关羽之仇、夺回荆州,并改变整个三国战略。夷陵之战可谓是蜀国生死存亡的关键一役,然而刘备的野心却未能得逞,反而导致了白帝城托孤后蜀国元气大伤,孙刘联盟也彻底破裂。要是当时刘备率军获得了歼敌全胜,蜀国的局面就完全不同了,甚至也许会统一三国战史风云。
![](/uploads/allimg/240211/05322641P-0.png)
01 歼敌全胜可彻底扭转蜀国命运
夷陵之战对于吴蜀两国来说都至关重要。刘备出师占据了固若金汤的优势,全军士气高昂,战胜吴国也是指日可待。如果当时能够战无不胜,蜀国的格局就将彻底改写。虽然吴国不一定会彻底灭亡,但蜀国将能获得更好的发展,甚至有可能统一全国。
当初,孙权不得已派出陆逊等名将率领五万士兵对抗蜀军。一年的时间里,双方你来我往试探对方,寻找中生代武将的弱点。若是当时刘备歼灭了所有敌方将领,吴国将失去大量士兵和中生代将领,这是吴国难以承受的重创。
![](/uploads/allimg/240211/0532264519-1.png)
夷陵战败对于吴国的打击与真实历史上对蜀国的打击一样惨重,失败意味着整个国家的元气大伤。除了兵力外,更关键的是惨重的将领损失。一位优秀的将领可以带领千军万马战胜敌人,而一旦失去,再也难以找到得心应手的继任者。吴国的进攻力量也随之荡然无存,只能被动守卫。于此同时,蜀国可以摆脱顾虑,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对抗曹魏。这次的夷陵之战可谓改写了三国战史风云,对于最终的胜负产生了重大影响。
如果在守卫街亭的战斗中获胜的话,蜀国将拥有马良、黄权、冯习、吴班、程几等将领,这将大大增强其实力。这些将领中即便随便选一个,也比马谡这位失败者要更加出色,更不用说像黄权这样的出色将才,其实力可与李严相比。他们代替马谡,就不会像第一次北伐时一样,由于失街亭导致蜀军失败而被击败。所以第一次北伐就有了延续的可能,最终形势必定好于诸葛亮被迫撤军的局面。
![](/uploads/allimg/240211/05322AQ7-2.png)
这虽然不会直接颠覆魏蜀两国的实力对比,但蜀国北伐一旦获得胜利,就能在未来的攻防战中占得更多战略优势。诸葛亮也就不必再推行那场辛苦的五次北伐,也不会过早辞世于五丈原。当这位重要的支柱存在时,魏蜀两国的胜负仍然未知,毕竟诸葛亮的才智可媲美妖孽,他还有可能以蜀国逆袭为国创造更大的历史进程。这场守卫街亭之战也能写下三国战史风云,对于后续的历史演变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在夷陵之战中,蜀国未能全歼敌军而只是击溃,并让敌方将领和士兵逃出来一些,历史同样将会改写。虽然蜀国最好的结果是歼灭敌军,但现实并不总如人意。即便是击溃战,蜀国仍然趁势收回荆州,以慰关羽在天之灵。但如果刘备贪心不足,试图侵占扬州,他就会把孙权逼得太紧,导致孙权投降曹魏,毕竟当时孙权已经上表称臣。如果刘备仍然猛攻,孙权必定会假装投降,让蜀国再次陷入劣势地位。
但如果刘备清醒地拿回荆州后停止进攻,恢复到入川之前的版图,然后趁胜之势与孙权和谈,恢复两国盟友关系,虽然同盟面和心不和,但也胜过独自面对曹魏。这样就能恢复赤壁之战前的战略态势,曹魏想南下必须三思而后行。吴蜀两国都有了喘息机会,而曹魏的形势则大为不利。这种情况改写了三国战略风云史,并对后续历史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度思考问题,但事实上,曹魏才是真正的赢家。如果蜀汉想要真正崛起,唯有让曹魏先倒下。对此,最佳的安排应该是由诸葛亮辅佐刘禅坐镇成都,由魏延负责汉中防御,这样整个川陕地区才会稳如磐石,成为蜀国坚定的大后方。而刘备则应坐镇荆州,统合蜀国在荆州的全部力量,北拒曹魏,东压孙吴,成为荆州地界最强势的一方。这样做,蜀国就能进可攻,退可守,荆州就成为曹魏的心腹之痛,而曹魏若是无法攻下荆州,就无法威胁江南和蜀地。
![](/uploads/allimg/240211/05322C211-3.png)
然而,如果长期这样消耗下去,曹魏北部的游牧民族必定不会坐视不管,他们会乘机来袭,使曹魏同时面临敌人的前后夹击。这时,若吴蜀联盟再进一步配合,魏国可能成为三国中第一个出局的。在瓜分了江北之地后,偏安东南的吴国根本不会是蜀国的对手,到时只剩下被灭的一条路。
事实上,当吴国和蜀国相争时,曹丕就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吴蜀相互消耗,曹丕只需要坐收渔利,等待时机出手攻取天下即可。因此,吴蜀之间的相争注定只会让曹魏越来越强大,霸占中原,成为真正的赢家。只有吴蜀联手,才有可能改写三国战略风云史,从而推演出全新的历史发展轨迹。
国。只要曹魏能够坐山观虎斗,耐心等待,舞弊利器慢慢展开,必然能在三足鼎立的大战中坐拥天下,成为最终的赢家。
但曹丕脑子短路,没有听从大臣建议,不仅错失了攻占江南的良机,还闹得灰头土脸,一无所获。然而三国时期大势已定,吴蜀两强必定有一败,曹魏若能够把握时机,运筹帷幄,必可建立起三国后期唯一的霸业。
至于刘备灰溜溜地回了蜀地,曹丕必须要小心应对。屯兵九江,消耗吴国,固守边境,以待机会,才能保持曹魏的稳定发展。如果再能趁机挑唆吴蜀两国内部矛盾,挑起双方的关系紧张,甚至边境对峙,那曹魏的利益就更大了。只有时刻警惕,才能把握住历史走向的主动权。
三国时期,吴蜀两强互相较量,曹魏只要保持冷静、处变不惊,总能获得充分的利益和最终的胜利。从这一点来看,曹丕失去了攻下江南的机会,必然是历史进程中的一次重大错误。因此,在战略的规划和执行中,必须要谨慎严谨,处处留心,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曹丕作为曹魏的皇帝,其应对吴蜀的战略显得至关重要。而曹丕却犯下了一个天大的错误,选了最蠢的一条路。他本可以坐山观虎斗,等待时机,而他却选择了最愚蠢的先打江陵,这正好落入陆逊的陷阱,最终被阻在长江边上,白白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却一无所获,这是曹丕靠自己的智慧所犯下的重大错误。
![](/uploads/allimg/240211/0532264b2-4.png)
然而,无论刘备是胜是败,最累最惨的一个人无疑是诸葛亮。刘备败了,诸葛亮为了保住蜀国,不得不五次北伐中原,从被动防守转变为主动出击。但他却束手无措,因手下无良将的背叛而一次次碰壁,只能苦苦忍受失败的痛苦和被人误解的屈辱。如果刘备胜了,同样需要诸葛亮坐镇中央负责全局,继续为攻魏伐吴劳心劳力。无论是失败还是胜利,诸葛亮都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付出巨大代价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奋斗终身。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