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起居注看康熙为政风格品性仁慈 政尚宽平
核心提示:作为记录康熙帝言行最为原始的文献,从《康熙起居注》中不难发现其勤政爱民、黜虚求实、崇尚清廉以及知人善任等为政风格和用人策略。
本文摘自:《中国文化报》2012年8月6日,作者:沈胜群,原题:从《康熙起居注》看康熙帝为政风格
康熙帝在位61年间,以其文治武功、学识品格结束了清初以来的内乱外患,奠定了清朝此后两个世纪的统治基础,开创了为人称道的康乾盛世[注: “康乾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作为记录康熙帝言行最为原始的文献,《康熙起居注》中皇帝上谕、官员奏对及君臣对话等记载为我们研究康熙帝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从中不难发现其勤政爱民、黜虚求实、崇尚清廉以及知人善任等为政风格和用人策略。
刻苦学习勤政求实
康熙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勤政皇帝,这一方面表现在“经筵日讲”上,另一方面则见诸于国家治理和日常政务处理上。康熙帝在勤政的同时,还把“务实”二字贯穿其中,力求学问之实和政务之实。wWw.LSqn.Cn
经筵日讲是皇帝接受教育与自我学习的一种手段,对其增长知识才干、敦励品行修养、丰富治国之略有很大帮助。对此,康熙帝青年时就非常重视,定期举行经筵大典,即使在三藩为乱时亦不曾因军务而间断。相比仪式隆重、次数受限的经筵,日讲起初是隔日而讲,后改为日日进讲。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藩乱起,“翰林院诸臣,以几务殷繁,请间日一进讲”,但康熙帝坚持每日进讲。二十二年八月,康熙帝又改变进讲时间,他指出:“每日进讲在各衙门启奏之后,不免太迟,嗣后改于启奏前进讲,可以从容多读数条,实为有益。”
康熙帝勤于典学始终如一,其在政务处理上更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乾清门是他日常听政并处理政务的主要地点,起居注官记载:“上每日御门,不遑进膳,听理机务,輙至日中。”御门听政之后,康熙帝还要批阅大量奏章。每出巡外地,他下令每隔3天,必须将奏章送到巡视之地。二十三年(1684年)十月十五日,康熙帝南巡至山东沂州(今临沂),见奏章未及时送到,“坐待至二鼓(晚9时至11时),数问本章到否”,后奏章四鼓(凌晨1时至3时)到,他起身详细批阅,直至天亮,才处理完毕。
起居注中有诸多描述康熙帝御门听政的神态与言语,如“上沉思良久”“过三四日来奏,俟朕思之”等,既表现了他处理政务时的沉稳与冷静,又显示出其为政的仔细与谨慎。法国传教士白晋也指出:“甚至在特别接见时,他也询问多,极少首先发表自己的意见。他倾听别人所讲的一切,然后在空余时加以思考。需要时,他能把自己的想法隐蔽起来。没有人比他更能严守秘密,声色不露。”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帝就大臣鲜有进谏之事谕曰:&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