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历史故事网
首页 > 神话故事 > 八股文滥觞于战国(图)

八股文滥觞于战国(图)

    谭家健先生指出,八股文[注: 八股文也称“时文”、“制艺”、“制义”、“八比文”、“四书文”,是明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系由“四副互相对比的较长的对联”组成,认为《恒先》中“根本不能算对偶句”、不能视为“成分相对”的例子要属如下3类:第一、“排比句”不是对偶句;第二、“相承关系”不能认为是“成分相对”;第三、内容、句式、字数不相对的,不能认为是“成分相对”云云。

    第一类中的“朴,大朴。静,大静。虚,大虚”,谭先生认为不是对偶,应该是认为对偶句当两句成偶。这种认识值得商榷。对偶与排比经常难以区分,现代汉语关于排比修辞的定义,并不适用于古代汉语。比如:“黄鹤南飞,黄河北去;诸峰削立,诸夏中分;紫气东来,紫关西去”,完全符合现代汉语对排比的定义(即句式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同或相关,三句或三句以上)。WWW.lsqN.Cn但这看似排比,实为对偶,是我们称之为“排比成文,两两相对”的“排比式对偶”,古人称“鼎足对”。中国民间“三柱联”,即其演变。这种排比式对偶,广见于古今文学作品,如马致远著名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即为其例。今人李俊和在中国楹联界首届自撰楹联书法展上荣获金奖的“烟锁江城,银花万树琅玕雨;风环瑶海,柳浪千重锦绣春;云开画境,松水四围翡翠天”等等,都是鼎足成三、两两相对的对偶或对联。我们认为,排比修辞的关键,在于中心意义的重复,大约有同义反复、一唱三叹之义;在形式上,排比的各句也不拘字数。《恒先》:“朴,大朴。静,大静。虚,大虚。”虽为排比式的短句,但每句表达的完全是不同的独立意义;其各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独立,是排比式对偶的早期经典。

    第二类中的“未有天地,未有作行出生”,究竟是“相承关系”还是“成分相对”,似不能望文生义。《恒先》说得很清楚:首先是“昧或”生,其次是“气”生,然后才是“浊气生地,清气生天”。有了“或”、“气”之后,在生“天地”之前,已有“作行出生”。《恒先》首章:“自厌不自.,或作”,说的就是“作行出生”的“作”。因此,“未有天地,未有作行出生”只能理解为两句意义平行、句式相同、成分相对的对句。此外,“作行出生”也不是什么“动补性短语”,而是并列的4个动词构成的词组,在结构、成分、表达与意义上,都与并列的两个名词所构成的“天地”相对。

    第三类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限于篇幅,本文谨就谭先生提出的两大问题试作简单回应。问题一:“详义利,考采物”一节,“无论语义、句式、字数都不对称,怎么能称之为对偶句呢?”问题二:第5节的3段文字“从内容到句式到字数都无法相对,”“我实在看不懂它们怎么是‘成分相对

[1] [2] [3] 下一页

标签: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

猜你喜欢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大全 小熊的第一次探险
小熊的好奇心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熊醒来后,发现自己的家园——森林里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它的小眼睛闪烁着好奇的光芒,想要知道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于是,它...
abcc的四字词语 民间故事十大笑...
民间故事十大笑话:从古到今的幽默传说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民间故事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常常以幽默为武器,让人们在欢声笑语中忘却烦恼。以下是我们精心...
冷门的神话故事 嫦娥脱裙的秘密画法
了解嫦娥的文化背景 嫦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月亮女神,是一位美丽动人的女性形象。她的形象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得到了广泛的描绘和崇拜。在画嫦娥脱裙之前,我们需要对...
八仙过海的故事 民间故事的无限...
民间故事,源远流长,它们不仅是我们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是人类智慧和情感表达的丰富资源。然而,由于版权法的限制,我们在使用这些故事时常常感到束手束脚。那么,...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