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历史故事网
首页 > 神话故事 > 三国战役赤壁之战

三国战役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原因并非如小说所写,曹操屡屡中计,被周瑜和诸葛亮玩弄于股掌之间。而是有客观原因的。


赤壁之战,是冷兵器时代一场脍炙人口的战争。因为它几乎包涵了所有戏剧性的元素,比如强弱对比鲜明的军队,意志力坚强的统帅,反败为胜的曲折历程,还有气贯长虹的英雄故事。

然而人们熟悉这场战争,主要不是通过史书,而是读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它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如陈寿的《三国志》、裴松的《三国志注》、东晋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又不为历史事实所限制,而是在上述史书、杂记和平话、戏曲的基础上写成。鲁迅在评论《三国演义》时指出:“然据正史即难于抒写,杂虚词复易滋混淆,故明谢肇淛的(《五杂组》十五)既以为‘太实则近腐’,清章学诚(《丙辰札记》)又病其‘七实三虚惑乱观者’也。”。人们读历史小说,往往为生动的故事情节所打动,谁会去管其历史的真实性呢?所以一旦发现与事实有出入时,就说被罗贯中骗了。其实这并非罗贯中的错,而是忘了自己读的是小说,并非正史。小说是允许虚构的,没有虚构也就没有小说。章学诚说《三国演义》“七实三虚”,即七分是事实,三分是虚构,是比较客观的评价。而且即使是正史,也有许多不实之处。如《三国志》中的魏书、吴书和蜀书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记述就各有不同,说明正史也未必全说的是实话。特别是许多细节,只有当事人知道,后人又怎能说得清楚呢?所以分析和了解真实的历史,尽可能地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还是有必要的。

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是全书最重要、规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战事。从第四十回“蔡夫人议献荆州,诸葛亮火烧新野”、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板桥,刘豫州败走汉津口”、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第四十七回“阚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授连环计”、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都是为赤壁之战作铺垫乃至直接描述赤壁战事的回目。从第五十一回到第五十七回则是讲了赤壁之战以后的故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诸葛亮“三气周瑜”了。只要读过《三国演义》的,看看上列标题,就可以知道赤壁之战的全过程了。

那么这场被后人认定为意义重大的战争,是否真如《三国演义》描述的那样传奇多姿?有哪些大家熟知的故事,其实是子虚乌有的呢?

《三国演义》的作者将刘备写成是封建王朝的“正统”代表,一再斥责曹操是违反“纲纪”、破坏“正统”的“乱臣贼子”,所谓“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而诸葛亮在作品中,更是被作为杰出的家和军事家来歌颂的,作者对他倾注了强烈的爱和崇敬,把他作为“忠贞”和“智慧”的化身,特别对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作者强烈的倾向性,使许多细节都失去了真实性,下面随便举几个例子,以供闲聊的话题吧!

在读《三国演义》时,很容易产生一个错觉,似乎诸葛亮是一位智慧超群的军师,而周瑜则是一个“嘴上,办事不牢”的年轻将领。其实,在赤壁之战时,诸葛亮初出茅芦,年仅26岁,比周瑜小六岁。无论从出身背景以及他们俩在赤壁之战前后的地位看,才华横溢、精明老到的周瑜,其风采都远远盖过了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周瑜而不是诸葛亮。可是在小说中,诸葛亮的作用被无限放大,甚至盖过了周瑜。

比如,《三国演义》把周瑜描绘成心胸狭窄、妒贤忌能的典型,当他一发现诸葛亮的才智超过自己,便想方设法谋害,必欲除掉诸葛孔明而后快,结果他的计谋被诸葛亮一一识破,自己了诸葛亮的计策,一而再、再而三,最终被气得身亡,绝命之时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小说对瑜、亮二人的一连串的斗智写得丝丝入扣,极为生动,从人物塑造的角度讲是相当成功的,但从历史的真实性讲,则全属子虚乌有,纯粹是小说家的文艺创造。

正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他风姿英发,心胸广阔,东吴老将程普,早年跟随孙坚,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轻的周瑜。但周瑜并不与程普计较,最后使程普自己折服,程普说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缪,不觉自醉。”

到宋代时,世人还是很喜欢周瑜,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苏轼的《念奴娇》词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在这首词中,说到赤壁之战,歌颂的只有周瑜,没有诸葛亮什么事情。

周瑜当然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也根本不存在“三气周瑜”的任何蛛丝马迹。不料到了元末明初的罗贯中那里,周瑜完全变了模样,诸葛亮却屡建奇功。其中,“草船借箭”与“借东风”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所谓“草船借箭”到底是谁的杰作呢?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魏略》记载:濡须之战时,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就亲自坐大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孙权来了,是孙权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下令射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匀船平”,孙权也就回去了。这就是“草船借箭”的原型,不过主角是孙权而不是诸葛亮,乘的也不是“草船”,目的更不是“借箭”。罗贯中移花接木,将发生在“濡须之战”的事情移到了“赤壁之战”,既坐实了周瑜的“妒贤忌能”,更将诸葛亮的多智发挥到极致。

“七星坛诸葛祭风”,更是将诸葛亮神化了。唐代诗人杜牧写道:“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后人将“东风”的作用夸大了,所以“诸葛亮借东风”就成了赤壁之战周瑜胜出的关键,不然,连周瑜的妻子小乔都保不住了。事实真是这样吗?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武锋校尉黄盖向周瑜建议:“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所以用火攻破曹最早是周瑜部将黄盖向周瑜所提的建议,而不是小说中描述的由周瑜和诸葛亮各自在手心上写出来的。

黄盖诈降则确有其事。见之于《江表传》记载的黄盖的诈降书。但“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所谓“苦肉计”,却子虚乌有,完全不必要。因为曹操很容易相信黄盖的投降是真的,不是假的。当时曹操势大,东吴想降曹的大有人在,曹操何必独独怀疑黄盖呢,这是其一;曹操所能知道的关于黄盖的情形是:黄盖曾经做过孙坚的部下,资格比周瑜老,屈居在周瑜之下,很可能心有未甘,这是其二;更重要的是黄盖降了之后,落入自己的手心,想处置随时即可,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所以曹操接受了黄盖的投降,是合理之举。他怎能预知,黄盖其实是用诈降来让曹军放松警觉,以便放火船顺流而下,攻击曹营首尾相连的战船和水寨呢?

周瑜和黄盖都久居江东,多次在长江流域进行水战,确认这个季节的风向可以进行火攻。所以黄盖在建议长途火攻突袭时,并没有提及风向问题。退一步讲,即使没有风力的作用,火攻的计划依然可以实施。黄盖完全可以把装满了干草的船,由南岸的上游之处,斜对着北岸的下游之处行驶,倚仗的是水力,而不是风力。所以诸葛亮借东风不仅子虚乌有,而且是《三国演义》中的败笔。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三国演义》时写道:“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真是一语中的。如果诸葛亮只是一个靠妖术取胜的江湖术士,还能算是一个伟大的家和军事家吗?

由于赤壁之战时,刘备与孙权结盟抗曹,周瑜是盟军的统帅,小说中也给周瑜说了许多好话,大家熟知的“群英会”和蒋干盗书的故事,十分精彩,但却并非事实。历史上的蒋干确系周瑜的同郡,也确实被曹操派去说服周瑜。但并非在赤壁之战中,裴松之注《三国志》把它记在赤壁之战后,并且只有蒋干劝降,没有中周瑜的反间计。

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纵然是这样灵巧的辩士却无法撼动周瑜的意志,归来见曹操时蒋干还赞誉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这一段情节旨在为周瑜“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的胸怀作佐证,但却成为小说家为赤壁之战添油加醋的作料。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利用蒋干传递了伪造的降书,使得曹操对水军都督蔡瑁、张允产生了怀疑,并最终处死了二人,从而为周瑜去掉了一个大隐患,成为赤壁之战周瑜取胜的关键。事实上,史书上的蔡瑁、张允并没有被卷入“反间计”之中,他们甚至压根就不是曹操的水军都督。

最后,“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原因并非如小说所写,曹操屡屡中计,被周瑜和诸葛亮玩弄于股掌之间。而是有客观原因的:

其一、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曹操不可能全力攻吴。其总兵力号称有八十万之众,但需分兵驻守各地,故进抵赤壁前线的曹军大约只有七万人。而孙、刘联军一线的兵力有五万人,相差并不悬殊。

其二、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曹军所长。曹操希望用荆州水军对抗吴军,可惜他错了,新降的荆州水军是靠不住的。而曹军的主力是从北方带来的陆军,不习水战。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本是无奈之举,却造成了致命的缺陷,使周瑜、黄盖的火攻计划得以成功;

其三、驱北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三国志·曹操传》: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其四,天时不利于曹军,又今盛寒,马无藁草;《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可见战马没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饥饿与瘟疫是困扰曹军的两大难题。这样的部队即使数量多也很难取胜。所以曹操在赤壁之战失利后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此话有几分可信,值得探讨。但曹操作为一方的统帅,不会顺便乱说,至少是值得参考的。


网名:人学研究网人类文明通识智库
网址:www.renxueyanjiu.com
责编:历史事件战之殇栏目史秀洋

标签: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

猜你喜欢

创世神 中国古代神话故...
《聊斋志异》中的“倭女”与“乌眼鸡” 在电子版中,顾炎武的《聊斋志异》这部短篇小说集,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深邃寓意深受读者喜爱。其中,“倭女”和“乌眼鸡”...
中秋节的由来 中国神话故事大...
在一个静谧的午后,我偶然间发现了那份神秘而古老的“中国神话故事大全集”。翻开它的黄色封面,透着一股淡淡的香气,那是年月堆积下来的厚重和历史。每一页都是一个...
小太极 元旦新年的神话...
元旦新年的神话故事:诞生与希望的传说 元旦之初,宇宙的起源 在最古老的时代,一位伟大的造物主用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创造了世界。这个过程充满了奇迹,每一个细节都...
女娲和伏羲是什么关系 催人泪下的红色...
在老嘉山的南麓,矗立着一座曾经繁华的城池,它不仅仅是村庄,更是孟良城——一个拥有200余户人家的巨大聚落。北宋时期,这里的人口和规模都算得上不小。孟良城以...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