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日全国交通安全日
2012年12月2日为第一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安全监管总局等多部门将围绕“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的主题,联合部署“全国交通安全日”活动。
中国各地举办了形式不一、丰富多彩的活动,集中宣传这个具有特别意义的主题日,大力推动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倡导全民安全文明出行。
原因
确定12月2日为“全国交通安全日”,主要考虑数字“122”作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报警电话,于1994年开通并投入使用,群众对此认知度高,方便记忆和宣传;同时考虑每年12月2日我国已进入冬季,是交通事故多发期,春运等道路交通出行和运输高峰也即将开始,在此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全国范围的道路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活动有利于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保证广大民众出行安全。
道路交通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加强驾驶人应急能力培训。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提升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安全守法意识,规范每一个交通行为,从他律走向自律。
背景
据统计,截至2012年10月,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为2.38亿辆、机动车驾驶人2.56亿人,近5年来每年平均新增机动车1600多万辆,新增驾驶人2000多万人,相当于1991年全国机动车和驾驶人保有量。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实现了稳中有降,但总量仍然较大,并且80%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因交通违法导致,严重影响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截至2018年第七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前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25亿辆,、,与2017年底相比增加1556万辆;机动车驾驶人达4.07亿人,与2017年底相比增加2236万人。
与机动车保有量快速上升相反的是,2018年以来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交通事故520起,同比下降24.2%;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交通事故95起,同比下降13.6%;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大事故5起,同比下降44.4%。
据统计,截至2012年10月,中国机动车保有量为2.38亿辆、机动车驾驶人2.56亿人,近5年来每年平均新增机动车1600多万辆,国家设立“全国交通安全日”,有利于提高全民交通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和公德意识,有利于创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意义
国家设立“全国交通安全日”,对促进道路安全畅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将产生深远影响,有利于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行业尽责、公众参与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全民交通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和公德意识,为切实增强人民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历年主题
2012年: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
2013年:摒弃交通陋习,安全文明出行
2014年:七类违法,安全文明出行
2015年:拒绝危险驾驶,安全文明出行
2016年:社会协同治理,安全文明出行
2017年:尊法守规明礼,安全文明出行
2018年:细节关乎生命,安全文明出行
2019年:守规则除隐患,安全文明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