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第一宴背后的历史趣事解析
在我的礼宾司工作期间,我有幸亲历了不少国宴的盛况。其中,“开国第一宴”的故事至今仍然让我难以忘怀。那是在1949年10月1日下午,当时,来自社会各界代表、国外来宾约600人,与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一起从广场前往北京饭店,共同庆祝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国宴。
据说,为了确保佳宾们能够享受到适口的菜肴,周恩来亲自指定淮扬菜作为主流,这一选择显得尤为合适。当时,由于北京饭店厨房人手不足,他们特意征调了京城著名的淮扬饭庄,如“玉华台”中的名厨,以确保餐食质量。此后,这种风格逐渐演变成今天所称的“堂菜”。
“开国第一宴”的具体菜单包括燕菜汤和热菜:红烧鱼翅、烧四宝、干焖大虾、烧鸡块、鲜蘑菜心、红扒鸭、红烧鲤鱼和红烧狮子头。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久之后热菜减少,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四菜一汤”标准。
关于这一点,有一种误区认为国宴一定要上山珍海味或者是饕餮大餐,但实际上这并非事实。我在礼宾司曾经看到过一个笔记本,该笔记本汇集了新中国对礼宾及礼仪的一些指示和谈话摘要,其中就有对宴会规格过高的问题提及。他批评说:“接待宴会,大讲排场,吃掉的还没有扔掉多,白白浪费了国家的金钱和物资。”他建议采用更实惠且符合外国人的口味,即只需提供“四菜一汤”。
这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确定的人数限制至今依旧有效,无论是哪个国家元首访问,都会严格按照这个标准进行。在不同的情况下,比如当出现三道或两道主食的时候,也有尝试采用不同形式。但无论如何,“四菜一汤”并不包含冷盘或点心,而冷盘则根据季节而定,有时候只有一个拼盘,有时候也有七八小碟之多。
最后,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期间举行的一次重要国宴中,只提供了三道主要课程:荷香牛排、新鲜蔬果搭配以及酱汁鳕鱼,还有一款瓜盅松茸汤。这表明现代国家筹备正式活动时更加注重节约与效率,同时保持传统文化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