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斯马尔古城揭秘世界历史故事中的古代人物篇章
黑斯马我乡,位于尤卡坦半岛北部,是一个古老的贸易重镇。它的主要占地面积是600米乘以1000米。公元8至10世纪,玛俗文明达到鼎盛时期,其建筑成就是该文明的一个亮点。在那时,玛俗人在雨林中建造了许多神殿和市集。黑斯马我修建群是玛俗帝国壮盛时代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留下的一处遗迹,那里被茂密的热带雨林所环绕。
在11世纪以前,这个地区曾有25000人口。其中心高耸着38米高的“邪术师金字塔”,据说女巫施把戏用鸡蛋孵出了一位君子,这位君子一晚之间就建成了金字塔,因此得名“邪术师金字塔”。每年的夏至之日,当阳光正好对准这座金字塔,印第安人下方的地理知识便显得格外重要。此外,在15米下的土丘上,有座宽12米、深8米、长100米的“总督府”,被誉为现代世界最好的建筑之一,其中墙上残留着马赛克装饰,但据考证总督曾经居住过。
位于尤卡坦的黑斯马我的玛俗乡,被认为是在公元700年左右建立,由于其宏伟的建筑而闻名遐迩。那里的建筑大多建于公元700到1000年间,以当时的地理知识来划分。
西班牙人将这里称作占卜者的金字塔,它占据了所有典礼活动中心,由简单却精巧的小屋构成,用标记和镌刻来装饰雨神——查克。黑斯马我、卡卜、萨伊等这些典礼遗迹都代表了玛俗人的艺术和建筑技艺达到了巅峰。
全部黑斯马我古城结构都十分特别,其次要建筑根据先前所知的星辰位置来排列。大代表的是代表金星的地方,它位于最隐蔽的地位。而很多小路通向那些称号,是后来的西班牙殖民者们新制造出来,没有过,那些称号也能形容出修建的大致效果。这也是考古专家们研究的心得。
黑斯马我古城的人口约有两万五千人,生活在一个器材600米乘以1000米的小圆形区域内,小路逆着北南方向排开,每条小路上的结构都很考究,“占卜金字塔”、“省少宫”、“四圆讲院”、“龟甲宫”、“鸽子宫”等都是按照这个结构分布开来。
省少宫位于占卜金字塔以北,以磨碎过的石灰石为主要材料,是黑斯马我乃至全部现存玛俗文化古迹中最宏伟、粗犷的一座建筑,从公元7世纪开始直到现在,都一直是尤卡坦中最大的乡镇以及宗教中心,在所有乡镇出现了一片蒸蒸日新富贵的情景。在玛俗语中,“黑斯마我”意即“重修三次之天”,实则 黑兹瑪已經重修過三次以上。“占卜金字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至少5次重修,而这种屡次建造的事实体现了他们丰富多彩的建筑风格中的特性。
据传史书载,希伯·图图·希拉克(Hun Uitzil Chac Tutul Xiu)于500年左右建立了这个城市。而希拉克家族统治了数代,他们控制着尤加德纳天区,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也与奇琴伊察结盟,把持整个北部玛祖天区。一千二百年之后,随着新的重要建设出现,大概与奇琴伊察联盟解散,而天区霸权转移到普潘无关手中。而希拉克家族将他们最后一批成员迁往曼尼(Maní),导致人口增加。在西班牙征服尤加德纳之后,与希拉克家族联合缔盟初期殖民文件暗示此地作为1550年前的主要居住地,但随后创建了西班牙式的小镇后,就被废弃下来。不过,即使在建设期间遭遇破坏之前,该地区依然保持良好状态,因为那里使用的是切割非常坚硬石块,而不是泥灰黏合而成整体。这些建筑因其精美、高雅,被认为属于普库(Puuc)风格,使之成为众多相似但遭弃置的大量瑙文化遗迹中的杰出例子之一,因保留状况较好,所以常常不受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