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记载朱元璋一字斩知州兖和衮之争始末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秦始皇开创了君主制,自封为“始皇帝”,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漫长的两千多年帝制时代。作为中央政权的象征和社会核心,皇帝享有绝对的权力与尊荣。在面对他们时,一般人会用谨慎而恭敬的话语称呼,如“陛下”、“圣上”、“万岁”等,而私下则可能以更为亲切或尊贵的称谓如“圣人”、“大家”、“官家”、“至尊”。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个关于朱元璋的小故事。
洪武年间,有位读书人卢熊,因其品德和学问被推荐担任知州。他被派往山东兖州任职,但当他到达后首先要处理的是官印事宜。当他取出皇帝赐予他的印章一看,不禁惊讶,他发现朱元璋所写的诏书竟然是授予他成为山东衮州知州。这意味着兖州实际上变成了衮州,这在地理上显然不合理,因为山东从未有过名为衮州的地方。
卢熊虽然知道将错就错可以避免纷争,但作为一个注重正义的人,他坚持认为兖州就是兖州,不应改成其他名称。他于是向朱元璋提出了奏章请求重新刻制印章,以纠正这一错误。
然而,当朱元璋看到卢熊这份奏章时,他脸色急红急白。尽管他自己也意识到了错误——毕竟是亲手打下的江山,对全国的地名应该相当熟悉——但想要让这个身居高位、自尊心极强且脾气暴躁的人认错并非易事。最终,在激烈的情绪驱使下,朱元璋愤怒地斥责卢熊:“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在朕头上咬文嚼字!朕还不知道山东有个兖州,你却说我授给你的衮州其实就是兖州。这不是故意要朕滚蛋吗?混账东西!刑部尚书听旨,将卢熊斩首。”
可悲的是,由于一个小小的一个字之误,卢熊因为坚持真相,最终惨遭处决。这段故事展现了历史人物之间复杂的人性关系,以及即便是在最高权力者眼中,也难逃个人情感和偏见影响判断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