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历史曹操的摸金军之谜
在东汉末年,名将曹操为了筹集军费,据说曾组建了一支专门从事盗墓工作的军种,这与现代的黄金部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然而,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区别。国家与军阀不能等同,而矿产资源和古董文物也绝非可比。
曹操这支部队中的主管职位,就是著称的摸金校尉,他是持有官方(地方军阀)颁发的盗墓许可证的一员。在那时代,每当曹操所过之地,无不留下他的足迹,无骸不露。他甚至亲自组织并指挥了对梁孝王墓的挖掘,这些行为让他被描绘成一个极端的手段坚决的人物。
不过,也有人对此持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曹操作为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精明无比,不可能在那个注重礼义廉耻社会中做出如此损害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事情。他们还提出,一直以来背上盗墓骂名,是因为他的父親 曹嵩 在路過徐州時,被陶謙 的部將所殺,曹操興師問罪,大舉報復,其大軍所到之處烧杀抢夺,盗人坟墓;而且他扬言要毁陶謙祖坟,這一系列行為被一些人穿凿附會捕風捉影而遭到了污染。
尽管是否真的有组织盗墓的问题仍旧存疑,但“摸金校尉”这一称呼在后世逐渐变成了盗墓贼的一个代名词,即便到了宋元时期,还出现了“摸金派”这一流派,与其他如发丘、搬山、卸岭三门并列。但是这三个流派到了宋元时期已然衰微,只剩下了摸金一门。而它与其他盗墓流派最大的区别,就体现在其独特的手法上:单打独斗,对于五人以下的小组行动更为偏好,同时严格遵守祖师爷定下的规矩,如鸡鸣不动不得开启灯火,以免触犯鬼神。
另外,它们擅长通过星象风水来确定位置,比如寻龙诀和分金定穴等技艺,只对大型重要遗址进行挖掘,并且每次只取走少量珍贵物品,以示给予同伴留下余地。这也是他们保持低调,不做绝情态度的一部分。而对于身份认证系统,则以佩戴特定的符号来标识自己为真正门人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