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中有哪些著名的吝啬鬼他们在历史中的趣事又是怎样的
古代吝啬鬼的故事,真令人深感诡异。说来,一位清代的江宁巡抚汤斌,他以清苦著称,但在家中竟有如此小题大做之举。一天,他翻阅账簿,只见一处开支记录着购买了一只鸡蛋,这让他大发雷霆。他怀疑是儿子所为,便将儿子叫来,并在庭院中罚跪,将责备之词如雨点般洒落:“你怎能不知晓苏州物价高昂,与我们老家相比差远了?若想吃鸡蛋,不如回老家去吧……”
还有唐代时期的一位名叫夏侯处信的人,以其吝啬闻名于世。在一次宴请客人时,他指示仆人准备饭菜,仆人悄声询问是否两个人便可用两升面。夏侯处信答应了,却忘记告诉仆人停止和面工作。当客人们告辞离去后,夏侯处信发现面已经和好了,便生气地命令将所有已和好的面都烤成饼作为工作餐。
五代时期的吏部侍郎张允,也因其极端的吝啬而闻名。他甚至连妻子的钱财也不肯多给一些,只怕她会偷偷花费。因此,他总是带着各种钥匙走动,使得他的腰间叮当作响。但这份吝啬最终害他惨遭报复。在一次兵变中,当他躲藏到破庙里求救时,因为那些叮当的声音被敌军听见,最终失去了所有财产。
最后,还有一个关于五代词人的故事,那就是韦庄。这位文坛巨擘虽以才华出名,但也因其极度节俭而臭名昭著。他每次做饭都会精确计算米量,柴火也要事先称好。而且,即使是亡子入葬,也不愿意提供新衣服,只能穿旧草席进行埋葬,并且还把草席带回家。
这些故事虽源于古往今来的历史,但却映照出一种文化现象:古人的生活方式与现代截然不同,他们对于金钱和物质的态度,或许可以从这些趣事中窥视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