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之谜朱棣的帝位换名秘史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庙号一直是皇帝称谓的一部分,它不仅代表了皇帝的尊严,也承载着其统治时期的特点。对于明成祖这个庙号,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很熟悉,那就是朱棣。但是,对于明太宗这个庙号或许就有很多人莫名其妙,明太宗是谁?好像没有听说过,远远没有唐太宗、宋太宗出名嘛。
其实,明太宗一开始是有的,只不过在传承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明太宗没有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首先来说明太宗是谁,其实明太宗就是朱棣。朱棣驾崩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为太宗,他葬于长陵。在《明实录》中,我们是在看《清高上》的实录,而不是《成祖实录》,朱棣的实录就被称作《太宗实录》。
既然朱棣的庙号是明 太 宗,为何我们都没怎么听说过,而现在都称朱棣为 明 成 祖 呢?其实这是由一个后代改定的——即嘉靖年间的一位皇帝。嘉靖皇帝为什么要给朱棣改庙号呢?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这也是因为对嘉靖有利,所以嘉靖才改了,让鲁速来为你详细分解。
嘉靖皇帝其实是一位堂弟,由于他继承了帝国宝座。他想当然地认为应该乾纲独断,而不是和大臣们商量着来。这次变动引发了一场大礼议之争。大礼议之争核心是在于是否能改变父母关系的问题。一群旧臣坚持认为新君必须认原来的父母为自己的父母,而新君坚持自己的立场,最终以杨廷和致仕告终,这标志着新的权力平衡建立。
但这还不足够,还需要更多证明自己地位的地步。因此,在他的十七年(1538年)九月,将自己的谥号更改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并将上述庙号从“世祖”更改为“成祖”。这样,就让同样经历世系变化的人物——也就是当初的大哥——也跟随他走向正名,从此,“ 明 太 宗”就成为了一种过去时光,更习惯性地将他叫做“ 明 成 祖”。
从此,一段关于身份与权力的故事就在历史书页上留下痕迹,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事实。而那些曾经无声无息的情形,现在却成了人们探讨历史真相的一个重要线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