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逝世清朝电视剧中的自然之死
我,乾隆皇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在1711年9月25日出生于一个充满荣耀的朝廷。306年后,我仍然在人间留下了我的足迹。在1799年2月7日,我结束了这场名为“人生”的戏剧。
我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本不需外夷货物,但朕体谅西洋各国的难处,所以准许在澳门开设洋行,满足夷人所需。我明白每一寸土地都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不容分割。英人请求赏给土地一事,朕断不可行。
我是雍正皇帝第四子,也是雍正诸子中最有才干的一位。自小甚得其祖父康熙喜爱,在雍正即位当年,就被以“秘建皇储”的方式确立为继承人。我几乎没受到挫折就登上最高宝座,也许是我太得宠,这也许是酿成我的好大喜功的一个原因。
在内政方面,我创举不多,最大的成绩是继续施行雍正时期的政策,并以个人的威望维持统治高层的稳定,使社会经济在稳定发展中达到繁荣。我最为自己引以为豪的是我的“十全武功”,我也因此自称为“十全老人”。实际上,对历史影响较大的只有西北方面的军事行动。
除了“十全武功”外,我时期最大的亮点就是文化上的作为。我本身是个热心的文艺爱好者和赞助者。我组织了许多大规模的文化工程,包括编撰《四库全书》、《大清会典》等书籍,还校刊重刻了《十三经》、《二十二史》等书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库全书》的编撰,为中国古籍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此外,我时代还诞生了一部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虽与我无关,却也为这个时代增添了光彩。
晚年的我曾深深陶醉于同历代帝王比较,认为不但“得国之正,扩土之广,臣服之普,民庶之安”罕有人能相比。但尽管如此,我统治时期,是中国封建文化集大成时期,对此,有些道理。不论思想还是制度,都达到了顶点。当我沉浸于自我陶醉的时候,也是中国在迷梦中的睡眠时刻。欧洲列强已经开始想方设法打开我们的门扇,而我们则被看似超稳定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束缚住前进脚步。
尽管现在的大清王朝和盛世已经成为历史,但由于我的作用和作为(包括正负两面)等,我仍勉强被列入这一排行榜中,位居第10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