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晚年岁月如同河南的黄泛滩平静而丰饶
司马光的暮年岁月究竟如何过?这是许多读者都极其关心的问题。以下,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他的晚年生活,希望能够满足大家的好奇心。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是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在他第二次回朝担任宰相期间,司马光编辑了《国语》的精要,并编成了《徽言》一书。此外,他还将《历年图》和《百官公卿表》进行了增补和总结,最终形成了一部简明通史的著作。在此期间,他还负责对《资治通鉴》的校定工作,这是一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文献。
元祐元年(1086年)九月初一,司马光因病去世,当时享壽六十八岁。他被追赠太师、温国公,并获得谥号文正。宋哲宗特意为他立碑,并命名为“忠清粹德”。
在安葬过程中,人们纷纷前来祭奠,以至于京城内外哭声四起,有些人甚至卖掉自己的衣物参加葬礼。高陵的灵柩送往夏县时,也有人以真诚之情祭告仿佛是在悼念亲人一般。岭南封州父老们也纷纷祭拜他,而全国各地都画上了他的画像,用以祭祀,即使饭前也不忘先祭祀一下他。
绍圣元年的章惇当权后,对于司马光进行了削除赠谥并毁坏所赐碑的事情。但到了绍圣四年的时间里,又被贬职一次,再度追贬朱崖军司户参军。而到元符三年,则再次恢复太子太保的身份。
崇宁二年的蔡京重新上台后,又将 司马光等人的名誉降低,将他们称为“元祐党人”,刻制了一块纪念碑,并禁止元祐学术。这段历史上的波折让我们感受到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与复杂性。
到了大观年代,他又再次恢复了太子太保的地位。而靖康初年的动乱中,又曾经一度给予他更高荣誉。不过直到理宗宝庆二年的1226年才真正平反,从而得到应有的尊重与肯定,被配享于哲宗庙廷之中。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如明嘉靖年代,更有从孔庙开始,还有其他荣誉不断增加,使得他的形象更加巍峨威严,为后世留下深远影响力。而最终,在康熙六十一周年(1722)的时候,与历代功臣共列入历代帝王庙供奉之列,这是对一个时代伟大的认可与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