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禁宫秘史安史之乱后皇帝为何不敢削藩
从安史之乱爆发后,藩镇割据成为了唐朝稳定的大敌。然而,从唐肃宗开始,大唐并未采取大规模的削藩政策,他们的削藩行动虽然有,但往往无力回天,甚至难以达到朱元璋时代那样的深远影响,那么唐朝为何不像其他朝代那样进行大规模的削藩呢?是因为唐朝中央权威不足吗?
要想像宋真宗推行过的“庆历新政”那样施行严厉措施,地方豪强们必然会公开反抗,这需要一个坚实的后盾支持,不然 藩镇势力的支持者们绝不会轻易听从命令。历史上,有一次唐朝试图将一个藩镇分而治之,将其一部分授予原藩镇领主亲戚,但结果仅几日功亏一篑,因为亲戚被捕理由是他们掌握了当地势力,而抓捕者正是他们自己的亲戚——原来领主。
然而,这些割据疆土的人物却对此种策略置若罔闻,他们能够经受住考验,对皇帝提出的条件持保留态度。对于手中兵权如命根子般重要的人来说,即使皇帝承诺优厚待遇,也无法让他们放弃控制权,因为在心中,每个人都害怕失去这份至关重要的地位和生存保障。
因此,在中晚期的唐朝,此类削藩政策几乎成为了一项不可完成的事业。在历史长河中,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在社会动荡、力量均衡时期,这些问题才暂时得到解决。而真正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的大臣或君主屈指可数,只是在混乱年代消亡后才能短暂掌控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