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女驸马歌词徐代泉的音乐韵味
他出生于一个庐剧文化浓厚的家庭,从小就被庐剧的旋律深深吸引。在1958年,他凭借非凡的二胡技艺,进入了安徽省艺术学院学习。三年后,他不仅掌握了庐剧音乐,也学会了作曲。尽管他对庐剧情有独钟,但当时学校关闭了庐剧专业,只留下他一人继续他的学术之路。
在一次偶然的情境中,徐代泉被安排留校担任教学职位,而他的同班好友何合浓则被分配去了庐剧团,这让徐代泉感到困惑和失望。但是学校领导给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我们要为庐剧种下一颗种子。”然而,这颗种子没有机会茁壮成长,直到1993年才有幸开启新的篇章。
尽管如此,徐代泉并未放弃。他决定转向黄梅戏,以此来弥补自己对庐剧音乐遗憾的一生。他采取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与黄梅戏表演班一起上唱腔课,不断学习和记谱,最终成为黄梅戏教学曲目的主要创作者之一。
从事戏曲音乐工作并不容易,它伴随着贫穷和孤寂。但对于像徐代泉这样的艺术家来说,他们的心灵总是在创作中找到慰藉。当他陷入写作困境时,他会沉浸其中,无论是悲伤还是欢乐,都能通过音乐传达出来。而当作品完成后,再次聆听那些歌声,那份陶醉之感简直难以言喻。
徐代泉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三大部分:教学、创作和研究。他不仅在本院教授,还担任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并在退休之后依然保持着繁忙的生活节奏。他的研究成果也得到了认可,在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担任副主编,并获得“编纂成果二等奖”。
作为一名著名的黄梅戏音乐电视剧作曲家,徐代泉留给我们的不是少数几部杰出的作品,而是一系列经典,如《桃花扇》、《半把剪刀》、《家》、《春》、《秋》等。在65岁高龄时,他仍旧活跃于学术界,为中国戏曲学院、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用毕生的热情推动着这门古老而神圣的艺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