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驸马的黄梅旋律徐代泉与黄梅戏之音
他在童年时期是被庐剧的旋律深深吸引的。1958年,他凭借精湛的二胡技艺,进入了安徽省艺术学校。在那里,他学习了三年庐剧音乐,并学会了作曲。他对庐剧有着超乎寻常的熟悉度和喜爱度,即使当时他的同学们纷纷放弃,而他却坚持不懈,决心为这门艺术贡献自己的力量。当毕业之际,他准备好展现自己的才华,却遭到了意外的打击——学校宣布撤销庐剧专业。这一决定让他感到迷惑,但随后得知学校领导出于培养人才的考虑,让他留校担任教学工作,这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荣幸。
然而,这段时间并没有带给他应有的机遇。直到1993年,省艺校才重新开设了庐剧班,这中间长达30多年的等待期间,他一直无法将所学应用于实践。最终,他做出了转变,投身于黄梅戏这一新的领域。但与此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需要从零开始,因为黄梅戏与庐剧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他采取了一种独特而笨拙的手法,与黄梅戏表演班一起上唱腔课,以便更快地掌握新领域。此举不仅加速了他的学习进程,也使得学校里的黄梅戏教学曲目逐渐由他来负责编写。
在这个过程中,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难。熬人的苦力和充满挑战性的创作工作成为了他的日常生活。而作为一名作曲家,无论是在创作还是在生活中,都离不开极致的心系和全身心投入。当作品出现瓶颈时,即便是连续七八天都无法下笔,那种执着又无助的情绪几乎占据了他的每一个瞬间。一旦完成作品,不仅演员录音结束后的那份自豪感难以言喻,更有一种陶醉之情,让人难以忘怀。
徐代泉的一生可谓是三业兼备:教学、创作、研究。在教书方面,不仅在本校授课,还曾担任中国戏曲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在创作上,其作品遍及黄梅戏电视剧、舞台剧,以及教材中的60多部歌词,每一种传统戏曲都有其独特之处;而研究方面,则参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戲曲音樂集成·安徽卷》的编纂工作,为泗州戲和安慶弹腔等传统劇種撰寫專篇,並獲得“編纂成果二等獎”。
谈及安徽黃梅戲電視劇,這位65岁高龄仍然活跃的人物,是徐代泉先生。他为我們带来了《桃花扇》、《半把剪刀》、《家》、《春》、《秋》、《啼笑因缘》、《二月》、《潘张玉良》以及《祝福》,这些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此外,在退休之后,徐代泉依然保持着其学术活动,将來可能會繼續為我們帶來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