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历史故事网
首页 > 神话故事 > 庙号谥号尊号年号知识

庙号谥号尊号年号知识

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

1、庙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2、谥号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ldquo;谥者,行之迹rdquo;,ldquo;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rdquo;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称谥,是门徒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
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以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
3、尊号
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ldquo;秦皇rdquo;。不过这时的尊号一词的含义与唐代以后的不甚相同。
尊号开始时,字数尚少,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ldquo;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rdquo;。越到后来,尊号越长,如清乾隆皇帝全部称号为ldquo;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rdquo;,除了庙号ldquo;高宗rdquo;二字外,其尊号竟有二十余字之多。
4、年号
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ldquo;建元rdquo;。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如汉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后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十一个年号。唐高宗在位三十三年,先后用了永徽、显庆、龙朔、麟德、干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十四个年号。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对前代帝王多不称姓名或尊号,都称庙号、谥号或年号。一般来说,对隋以前的皇帝多称谥号,如汉文帝、晋武帝、隋炀帝等。唐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宋仁宗、元英宗等。明、清两朝的皇帝多称年号,如嘉靖皇帝、唐熙皇帝等。在某些特定场合,也称其全部名号,即庙号、尊号、谥号的合称,如前述乾隆的名号。
遇到这种全称,应注意区分其庙号、尊号和谥号。另外,在古籍中,对一些王侯将相知名人也常常不称其名,而称其谥号。如称岳飞作穆,称海瑞作海忠介,等等。有关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的工具书,有清代沈炳震编《廿一史四谱》、清陆费墀编《历代帝王庙谥年讳谥》、清刘长华编《历代名臣谥法汇考》及各种ldquo;中国历史纪年表rdquo;等。

标签: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

猜你喜欢

历史传奇故事 中华名人故事中...
中华名人故事:中国历史人物传记 谁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状师? 在中华名人故事中,女性的形象往往被边缘化,但她们的贡献和影响力同样不可小觑。例如,明朝时期...
小学生民间故事大全 中秋节传统-月...
中秋节传统-月饼的甜蜜与文化故事 在中国,中秋节是最为人们所喜爱和期待的一天。这个节日不仅仅是为了庆祝家庭团聚,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吃月饼成为...
神话故事大全免费阅读 除夕夜的家庭团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除夕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春节即将到来的标志,也是家人团聚、庆祝新年的最佳时刻。每当这时候,人们都会回家与亲朋好友共度佳节,这段时间里充...
牛郎和织女 月圆之夜中秋节...
在一个清凉的秋夜,月亮挂在天空最北边,几乎是全世界都能看到它的轮廓。这个时候,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会有着不同的庆祝方式,但它们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点——中秋节...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