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请客趣闻西汉大臣以49式动作跪趴在地上享用珍贵物品
古代皇帝请客趣闻:一国之君的皇帝,为了与下属和谐相处,也常常举办宴请。这种宴请称为“赐食”,既是笼络下属,又是对他们的奖赏。不过,接受皇帝“赐食”的人往往要面露笑容,以示感激,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舒适地享用这些美食。
《史记》中记载了西汉初年的大臣石奋,他的姐姐曾是刘邦的小老婆。在石奋退休后,皇帝会亲自上门赐予他食物,但石奋必须跪趴在地上才能吃到,这种做法显示了其恭敬之心。这样的“赐食”被视作一种恩宠,但同时也要求受礼者保持谦卑,不得有丝毫不满。
三国时期的才子曹植在《谢明帝赐食表》中表达了对此类待遇的感激之情。他写道,即便是文武双全、深受尊重的大臣,如他自己,都不能过于高傲或期待特别待遇。这说明即便在特殊关系下,“赐食”仍然是一种正式且庄重的情境。
然而,有时候皇帝向下属送去美味佳肴,并非出于权力或政治考虑,而是一种真挚的情感表达。唐太宗对他的宰相杜如晦逝世后,对新鲜瓜果表示悼念,将其中的一半留给灵前,这样的行为充分展现了一个人的真挚感情。而唐玄宗则因欣赏李白的文章而召见他,并亲自调羹,为李白供奉翰林,这也体现了一位慷慨大度的君主。
北宋时期,当宋真宗有了儿子之后,他非常高兴,便举办盛大的筵席,用金珠包裹包子作为礼物,与大家共享喜讯。这份喜悦无疑源自一个父亲的心情,同时也是对臣下的鼓励和奖励。
到了明朝末年,由于工作繁忙,皇帝开始减少日常接见和宴请,大臣们只能等待特定节日才能得到一些小费用的零花钱。此外,只有在万寿圣节、郊祀庆成以及太后、太子的生日那天,大规模宴饮才会恢复。但对于普通官员来说,如果寄希望于每天都能获得如此盛大的款待,那就实在是不切实际了。
清朝名臣林则徐也有幸受到道光帝“赐食”的一次经历,他收到了御书上的“福”字、“寿”字两幅,以及一总封鹿肉。他将这份恩赏置于香案上,以最高礼仪来表示自己的敬意。这次“赐食”不仅体现了一位勤俭持家的君主,也彰显了一位忠诚可靠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