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荒淫之君与忠臣的悲剧阉割风暴中的忠诚考验
刘鋹,五代时南汉国君,公元958~971年在位。南汉中宗刘晟之子,原名继兴。他即位后,将国家大权交给宦官龚澄枢和才人卢琼仙等,不信任士人,只要想用的人先行阉割。生活荒淫,对民众加重赋税和苛捐杂税。大宝十四年(971年),宋军逼近,他被迫投降,被封为恩赦侯,并送至开封。
南汉是五代十国之一,以广州番禺为都城,有时疆域包括今广东、广西两省及云南一部分。历经五主共六十七年。在刘晟去世后,其子刘铱继承了王位,改名为刘鋹。
刘鋹性格懦弱,由于信任宦官,国家大事多由他们决定。他还特别喜欢一个宠臣龚澄枢。在他的统治下,对那些有才能的士人或科举出身的人采取了一种奇怪的政策:必须先进行阉割,然后才能被提拔使用。这不仅限于普通百姓,即使是僧侣道士,如果想要与他讨论佛学或道教,也必须先接受阉割。此外,他认为那些有家室的官员无法对皇帝忠诚,因此他相信只有无家可归的人才能真正忠诚。
这导致了一个荒谬的情况:几乎所有的高级官员都是阉人,而未受过这种刑罚的人则被视为“门外人”,而已经受过刑罚者则成为“门内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制度变得更加残酷,每个人都害怕受到这样的惩罚,从而失去了自由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