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朱瞻基短命探秘朱慈烺的不朽传奇
悼皇帝朱慈烺(1629—1644年),明毅宗长子,母周皇后。崇祯三年(1630年),被封为太子。在李自成攻陷北京的那段日子里,毅宗发出了最后一道谕旨,命成国公朱纯臣总督内外诸军,安排太子的逃亡之路。但就在这紧要关头,朱慈烺还未能赶到国公府,被李自成所俘。在面对敌人的时候,这位年轻的皇太子展现出非凡的镇定和智慧,他甚至提出了三个条件:不能破坏祖宗陵寝、必须速葬父母以及不可杀害百姓。李自成虽然没有立即杀死他,却仍然将其封为宋王。
随着吴三桂的叛变和复归,以及大顺政权的最终崩溃,朱慈烺再次被带到山海关去招抚平叛,但最终因周奎向清廷出卖而落入了陷阱。为了证明这个“假太子的”身份真伪,清廷费尽心机地制造证据,并且抬出了崇祯帝时期的袁贵妃作为关键证人。当袁氏指认这个太子是冒牌货之后,一切都显得那么完美无瑕,最终导致了朱慈烺在狱中遭受极刑。
然而事实上,这名真正的袁贵妃早已在李自成入京之前就不幸去世,而这一点也由清廷自己的官方记载所证实。而当朱慈烺遇害后,不久之后清廷又发布了一份公告,说有谁能提供真相关于此事的人,将会得到优厚奖励。这真是一个充满反讽和残酷性的事件,对于这样的历史事件,《明史》竟然选择保持沉默,这本身就是对清朝行为的一个巨大批判,其背后的动机与目的让人深感哀愤和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