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名人高逊志(13421402)在社会的风云变幻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高逊志,明朝时期的杰出学者与政治家,他的生活轨迹如同一段历史长河,波澜壮阔。高逊志生于萧县,字士敏,号啬庵,是宋太尉高琼的第十四世孙。他自幼好学,对知识有着深厚的渴望和追求,从小在贡师泰、周伯琦等名师门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1355年,当他二十五岁时,被推荐为宁波鄮山书院山长,这是他仕途的一大转折点。在元朝末年的混乱中,他看到了政权的残暴,便毅然辞去职位,浪迹天涯五年后,在1360年定居嘉兴新丰高家埭。尽管如此,他仍不愿意仕于元朝,最终在1369年应荐入明洪武二年的官府。
1370年,他参与修订《元史》,不久便被授予秦府纪善,并升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在这期间,他展现了他的才华和忠诚,但也遭遇了权臣之间的斗争,最终被贬谪到朐山。胞弟来探访时,他以杜甫自况,用诗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心情。
1397年复出后,即任侍读学士,与朱允炆保持着密切联系,为其提供文学上的支持。在他的生命旅程中,无论是在仕途上还是个人生活中,都留下了一笔宝贵的人文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