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的先锋将军junshi般引领我们前进
陶行知简介:开创中国近代教育典范
今天,我要讲一位历史人物:陶行知。历史上,人们评为开创中国近代教育典范的他,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
中文名:陶行知,别名:陶文濬,国籍:中国。
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省歙县一个贫寒的教师之家。他的祖籍是浙江绍兴。在新安陶氏族谱中,他的祖先在明朝正德五年由绍兴府会稽县迁居至江南徽州,后定居在歙县西古溪村。
1905年,他进入了当地的一所教会学校——崇一学堂。他在宿舍墙上写下了一句豪言壮语:“我是一个人,应该做出一些贡献来。”这表达了他爱国和报效祖国的心愿。
然而,由于教会学校对非入教学生有歧视政策,他决定退学。在之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他积极参与爱国活动,并主编《金陵光》学报中文版,以宣传民族主义思想。
1914年毕业后,他赴美留学,在伊利诺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深造。这段经历使他更加了解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重要性,这些观点将影响他未来多年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1917年回国后,他担任过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他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理论,并致力于推动乡村教育改革。1926年起,他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并且创建了晓庄学校和山海工学团,以促进农村儿童接受普及化的人民共识读书运动。
1931年回国时,因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而遭受通缉。此后,一直致力于抗日救亡运动,并成为上海文化界救国会的主要成员之一。1936年至1940年代初期,在欧洲、美洲进行国际宣传活动,为抗战事业争取外援,同时也帮助营救被捕的同志们,如沈钧儒等“七君子”。
1945年,当选为同盟中央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对抗战期间的国内外情势保持着敏锐洞察力,并继续致力于推动国家复兴与人民解放事业。在最后100天里,即1946年的4月至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壽5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