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接灯祁彪佳16021645明朝社会名人
的故事
祁彪佳出身仕宦家庭,是藏书家祁承爚的儿子。他自幼沉浸于书卷之中,聪敏过人,六岁便能背诵帝王的名字。七岁时,他在树上被乡人抱起,这个场景被比喻为“猢狲上树”,而他机智地回应说:“飞虎在天。”他的才华和艺术天赋深受倪、黄两位大师赏识。在绘画方面,他擅长山水画,并且擅长点染花卉竹石,风格独特,如梅花盫等。
1622年,祁彪佳以20岁的年龄中进士,而次年他就任福建兴化推官。在这个职位上,他展现了自己的治理能力,对待吏民都很公正,无论是惩罚不法之徒还是制止豪右兼并,都赢得了人们的尊重。随后,他升任右佥都御史,在疏陈朝廷赏罚要领及民间十四大苦难问题上的看法得到广泛认可。
在巡视苏、松诸府期间,祁彪佳积极延问父老,并察访民情,为百姓提供了一种控诉权贵的方式。这让许多权贵感到威胁。吴中的无赖集团假称自己是“天罡党”欺凌百姓,但 祁彪佳捕捉到他们的首领4个人并予以处决,这些行为震惊一时。
周延儒家族虽然势力强大,但他们子弟也常常横行乡里,被邑民焚其居宅、发其祖墓。而 祁彪佳既抓捕并依法处理这些罪犯,也不因为周家的背景而手软。这让周延儒非常不满,最终导致他降俸,并告归家。
崇祯十四年(1641年),祁彪佳担任河南道御史。他秉持至公无私,不敢因金钱或小事苟合,因此获得人们的大服。当他改任南京畿道时,再次请求辞职但未被允许,便返回家中,与北方藏家的袁枢有着频繁往来的交流,他们共同讨论文学和哲学问题。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大明思宗自缢身亡。福王逃至南京, 祁彪佳前往谒见,并力主将福王定为监国,而非皇帝。此后高杰兵扰扬州,一片混乱之中,祁彪嘉奉命巡抚江南,将倡乱者斩杀数人,使得局面迅速安定。他还提出了对诏狱、缉事、廷杖等制度改革的建议,最终成功改变了这些弊端的事态发展。
然而,在清兵入侵后的最后几月里,当潞王监国杭州而拜用为兵部侍郎时,因与刘宗周产生误会,被指控阻挠登基,从此病倒离职。不久,即1645年的夏末秋初,由于清军逼近,他绝食抗争,最终在家园梅花阁前的池塘中轻生留下遗言:“图功为其难,洁身为其易。我所做易者,以存洁身志。”
明朝追赠少保、兵部尚书谥号忠敏;清代则追谥忠惠。据《山阴县志》记载,其墓位于城西十里亭山南面。而他的朋友袁枢四个月后亦因郗愤而死去。在历史上,《明史》有专门记载着这位名臣的一生及其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