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摊丁入亩摊丁入亩的内容
摊丁入地,又称作摊丁入亩或地丁合一,草创于明代,是大体完成于中国清朝雍正帝统治时的一项重大的税制改革,将中国实行两千多年的人头税(丁税)废除,而并入土地税。
中国自秦汉以来即有人头税的传统,对于一个家庭中的人口,尤其是丁男加以课税,此外,丁男多必须服行差役。
明代后期实行的一条鞭法是摊丁入亩的最初阶段,规定免行差役,以现金代替,并与田赋一起征收,使税赋征收更为简便,同时也减少了无田地者的负担,部分地区亦有摊丁入亩的举措,在当时称为随粮派丁、田代丁编或丁随田办。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颁布了著名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诏令,使得丁税的数量成为定额,新增加的人口不必再负担丁税。
至雍正年间开始,则正式将丁税废除,将康熙末年已经固定的丁银数目,分摊入田赋,使得没有田产的人可以不纳赋税。但这个政策在各地区实行先后不一,最早如广东在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即开始实行,大多数省分在雍正四年至七年之间实行,少数边区省分如贵州、、山西则到乾隆以后才实行,最晚的吉林在光绪八年(1883年)才完成了摊丁入地。 影响
清朝这个政策的实行,一方面清朝皇帝希望藉减少赋税而展现“仁政”,一方面是清初人口大量增加,户口难以掌握,造成按人口税收计算增加困难,因此采行此方式以减少征收所需成本。摊丁入地的实施,使得无产者没有纳税负担,而地主的负担增加,对于清朝人口的持续增加、减缓土地兼并、以及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水浒》中托塔天王晁盖是宋江之前的梁山老大,曾有人推想如果晁盖不死,梁山会去向何方。其实,晁盖是必须要死的,梁山原本就不是他的梁山。所以,后来排座次的时候,时迁白胜这等人都上应星宿了,晁盖却连个土地爷也没混上,证明他就是个打酱油的。
水浒梁山上,在晁盖和宋江之间一直在进行领导权的争夺,这一点早有公认。不过对于这段斗争的描述分析,则并不多见。在此,我们来看看两人之间的几次关键性的斗争。
在晁盖与宋江的斗争中,吴用是个关键性的人物。实际上,吴用决定了梁山到底是姓宋还是姓晁。
吴用很关键
晁盖是个山野村夫,没什么本事,这一点吴用早就看出来了。他很明白,若是晁盖当老大,梁山迟早是个完蛋。但是,谁能当老大呢?吴用一时看不出来。
直到宋江发配江州路过梁山,吴用才第一次接触宋江,立即就发现这个人比晁盖强太多,是当老大的理想人选。
后来宋江在江州被黄文柄陷害,戴宗送信给蔡京,路上被梁山好汉拦截,吴用设了一个“假信计”。请注意这封信,信中有一个天大的纰漏,那就是盖了蔡京的私章“翰林蔡京”,要知道,父亲给儿子写信照例不盖私章,并且,这时候的蔡京早就不是翰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