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历史故事网
首页 > 世界历史故事 > 吕母

吕母

丧子 吕母的独生子吕育,忠耿好学,与母亲相依为命,经营他父亲留下来的一份家业。后来,吕育出任县游徽,掌一方巡察缉捕。 天凤元年(公元14年),吕育因没按县宰吩咐惩罚那些交纳不起捐税的百姓,而被定罪处死。失去儿子的吕母更是悲愤万分,决意暗中联络勇士,谋划为儿子报仇。因此,她把数百万家产拿出来,开设酒店,购买刀剑,救济贫穷的百姓。有些青年来买酒,手头没钱,吕母便经常赊给他们,如果有困难,吕母就借衣服、粮食给他们。 贫苦农民于心不忍,便成帮结队到吕母面前,问她有什么事情需要大家帮助。吕母说: “既然你们闲不住,就把奎山脚下的那条小河沟开挖一下吧!记住,要把挖的土堆积到一块儿!”人们听了吕母的话,拿锨扛镢,抬筐运土,把河道挖深加宽。他们把河挖的泥堆到一块,筑成一个大土台,称为崮子,这就是后来吕母起义的点将台。旁边的小河也叫做崮河。 起义 没有几年,吕母的家产用尽。这些受惠的贫穷农民,中秋佳节相聚议论,凑起钱财衣物要偿还吕母。吕母不收,哭诉道:“多次救助你们,并非为了求利发财。只为县宰不公道,枉杀我儿性命。我想报仇雪恨!诸位壮士,你们能助我一臂之力吗?”本来就被王莽的残暴统治激怒的农民,更加火上浇油,异口同声地答应,坚决跟官府拼个死活,为她的儿子报仇雪恨。经过一番周密策划,吕母很快拉起一支数百人的起义队伍。起义军在崮河两岸,大海之上,神出鬼没地打击官兵,抗捐抗税。有时则避入海岛,四处招兵,扩大实力。当时,连年发生水、旱、蝗灾,再加上捐税沉重,大量农民破产。一些的农民纷纷前来参加起义军。不久,起义军人数发展到数千之众。 经过三年准备,天凤四年(公元17年),吕母登上奎山西麓的土台祭天,自称将军,点兵遣将,亲率勇士三千,浩浩荡荡地杀奔海曲城。经过一场激战,起义军一举攻破海曲城,活捉县宰。县里的一些官吏跪在地上向吕母连连叩头,为县宰请求饶命。吕母义正词严地斥责道:“我的儿子犯了小罪,本不该处死,但是却被县宰所杀。杀人者应该偿命,又何必求情呢?”于是立即将县宰当众问斩,并拿他的首级到吕育坟前祭奠,然后再回到海中。 从此吕母声名大振。消息传到琅琊郡后,琅琊郡太守发兵海曲县,起义军。在大兵压境之际,吕母沉着指挥起义军。部分乘船顺崮河南撤,部分沿着崮河两岸步行撤离。然后,他们一起到海岛上聚居。当时,王莽“托古改制”失败,正加重剥削,穷兵黩武。附近的贫苦农民不堪其苦,纷纷前来投奔吕母。一年之内,起义军发展到一万多人。 他们在海岛上开荒种地,下海捕鱼,省吃俭用,艰苦度日。这支队伍在陆上、海上,飘忽不定,只要时机有利,就上岸攻打官兵,沉重地打击封建官僚的统治。 吕母起义的英勇斗争,引起王莽的极大不安。王莽看派兵不成,便派出使者,劝说起义军投降,企图瓦解这支农民起义军队伍,但没有见效。 吕母起义,点燃反抗王莽统治的火炬。天凤五年(公元18年),吕母病故。同年,琅琊人樊崇在莒县境内率众起义。吕母的部卒重返陆地,其主要部分参加樊崇领导的赤眉军。其余部分,分别投奔到青犊和铜马等农民起义军。 历史遗迹:点将台 现在,山东日照境内奎山西麓的崮河崖上,吕母起义的点将台犹存,后来称作吕母崮,成为中国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纪念地。

标签:

猜你喜欢

世界历史故事 书香四溢古籍中...
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古籍如同宝藏岛屿,每一篇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邃的哲学智慧。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今天学习、思考和生活的一种重要资源。在这...
世界历史故事 在古典小说中儿...
儿童红色经典故事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们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信息,更深刻地反映了孩子们对于成人的理解和态度。这些作品以其生动的情节、鲜明的人...
世界历史故事 字里行间的智慧...
在中文语言中,成语是指由多个字组成、具有固定意义和特定用法的一种词汇,它们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这些成语往往源自古...
世界历史故事 中国真实的历史...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祖父总是会讲述一些他亲眼见证的历史故事。那些故事充满了战争、革命和变革,每一个细节都像是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窥视了中国真实的历史。 最让我...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