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历史故事网
首页 > 世界历史故事 > 赵括

赵括

赵括(?-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四十余万赵兵尽降,后被秦军坑杀。

“纸上谈兵”源自明朝人根据长平之战写的诗句“鄂垣仅有湘南地,朝野犹夸纸上兵”,后来被用来比喻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但这只是明朝诗人的看法,战国时的中国人,却把赵括看得非常高。赵括喜谈兵学,自己也著书立说,军中门徒众多,他的军事思想深受时人推崇,他本人也有一定威望。所以当赵王考虑让谁去上党迎击秦军时,重臣就举荐了曾协助父亲赵奢大破秦军的赵括。只不过这个提议被蔺相如拒绝了,因为赵括虽有战功,也有实际作战经验,但由于君臣斗争的影响,并没有过亲自统兵的机会。

赵括全军覆没,虽然损失惨重,但消耗的秦军数量更多。乐毅评价长平之战,赵括的“部署可谓得当”,赵括虽死而赵军未败。此时秦赵两强对峙的格局并没有改变,秦军虽然暂时占领河东,但赵括的战法已消耗掉了秦国的大部分兵力,因此在随后的邯郸之战中,秦国只好灰溜溜地退兵而去。连白起都对秦昭王说,自己以50万之众围赵括20万之军,伤亡过半,才全歼赵军,这是赵括的功劳。而秦军精锐损失过半,优秀将领死伤无数,实际是秦军未胜,赵军未败。

可见,或许赵括的军事才华不如其父赵奢,与当时最杰出的军事统帅白起也不是一个档次,但否认他有能力则是不客观的,只能说他有优秀的参谋能力,却缺少统兵实践。而且,因为强秦最终统一了天下,后人自然就觉得赵国败了。长平之战中,赵括就这样成了罪魁祸首。

赵括相关历史话题: 邲之战 长平之战 负荆请罪

标签:

猜你喜欢

世界历史故事 中秋之夜月饼的...
中秋节吃月饼的历史源远流长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与农历八月十五相对应。根据《史记·酷吏列传》记载,这一天曾被称为“人间上帝”的时候,因为在这一天,...
世界历史故事 千古情深中国童...
千古情深:中国童话故事中的神秘传说 在遥远的古代,中国大地上充斥着无数传说和故事,这些故事如同历史的尘埃,承载着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恐惧。《中国童话故事...
世界历史故事 中国四大丑女的...
蓬莱仙子:据说她原是蓬莱仙岛上的美女,因一次偶然的机会,被世间凡人看到,遂被赐予长生不老之身,但却失去了前来凡间时的容颜。她的故事充满了神秘和传奇色彩。 ...
世界历史故事 五言韵律探秘古...
五言韵律:探秘古代汉字的音韵之谜 在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语言和文学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其中,以“五个字的成语”为代表的小词汇,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它们...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