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不能说的事件晋文公退避三舍竟成为一代霸主的传奇故事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秦始皇不仅创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还自称“始皇帝”,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封建社会里,皇帝的地位无比神圣,他们拥有绝对的权力和尊贵。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位皇帝都能平安度过其统治时期。今天,我们将探索春秋时期晋文公的一段传奇故事。
在那个时代,晋国君主晋献公的宠妃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不惜杀害太子,并使得太子的两个弟弟重耳和夷吾逃离了国家各奔东西。
重耳流亡到楚国期间,他获得了楚成王的大量关照并深受感激。当楚王举行盛宴款待他时,酒桌上气氛热烈,楚王向重耳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未来回到晋国成为国君,你如何回报我?”面对这一难题,重耳回答说:“如若真有那一天,我希望与楚国能永远保持友好。”这番话赢得了楚王的心,但当问及战争发生后的态度时,他表达了一种退避三舍(九十里)的愿望,即宁愿撤退而不是与敌人交战。
随后,秦军介入内乱,将晋国内部矛盾解决掉,让重耳得以返回成为国君——史称晋文公。他通过改革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使国家逐渐强大起来。
当宋襄公请求帮助打败侵扰边境的宋国之际,与群臣商议后,大将狐偃和赵衰建议不要直接对抗强大的楚军,而是先攻取归附于楚的卫、曹两小国。这一策略被采纳,并由先轸率领成功攻克卫、曹两地,并俘获其君主。此举迫使成得臣暂缓进攻宋,以换取与晋军退出卫、曹领土为条件。但由于成得臣坚决反对这项协议,最终决定发起攻击。
面对这样的局面,当初曾经答应如果必须交战则退避三舍的情形再次出现。尽管诸将不解此举,却依旧遵从命令撤退至城濮,一场激烈战斗随即爆发。在这之前先轸已经精心布下埋伏,将敌军切割为几部分,最终导致重大失利。最终,在一次突袭中成得臣落剑自尽,而城濮之战也使晏孙生的声名大噪,他因此功绩最终确立为一代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