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故事中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的方法为何而火神却是祝融而非燧人氏
在人类尚未掌握火的使用之前,人们与动物生活没有显著差异,夜晚降临时,所有生物都沉浸在黑暗中,遭受恐惧和寒冷。食物也都是生吃的,无论是植物果实还是捕捉到的动物,都直接生吞不加处理。因此,当时的人们易患疾病且寿命短暂,只有学会了火的运用,这种状况才得以改变。
实际上,在自然界中,火早已存在于火山喷发、电闪雷鸣后自燃的树木中。不过原始人类对火持戒备态度,一见到就远离。
直至一次大火,将许多飞禽走兽葬送于焚海。当 火熄灭后,有人发现烤熟后的肉更为美味,从而开始理解天然热源后的寻找热熟肉。
随后,他们还发现火能提供取暖,因此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天然火,并将其带回洞穴保存起来。但是这些天然火种难以长久保留,一旦忽视就会熄灭,使人们继续过着吃生的日子,期待再次出现天然热源。
对于人类来说,拥有了控制能力的人工取火,就能够战胜疾病、猛兽,更过温暖舒适、享受熟食之乐。然而,在6000余年前的一位先祖通过“钻木取火”方法,让人类掌控了这份力量,被尊称为“燧人”,即钻木取 火者之意。这一发明结束了远古茹毛饮血时代,为华夏文明开启新篇章,被誉为“燧皇”。
随着时间推移,大约4600多年前,在黄帝时期(或说帝喾时期),重黎发明击石取火法,此法比钻木更为便捷省事,让人类无需担心失去光亮。这一成就被黄帝认可并赋予重黎名号祝融,以表达对这一突破性的希望和光明。在神话故事中,有记载祝融还曾主导使用点燃易燃物品进行战术性攻击,最终帮助黄帝取得胜利,对炎黄部落在中原地区的地位产生决定性影响。
为了感谢祝融所作出的贡献,他被封赏管理南方事务,并被安置于衡山最高峰。此刻,他常巡视百姓,用他的知识教他们如何从根本上改善生活条件,如烤熟食物、驱赶蚊虫和瘴气等。他因其智慧与慈爱,被尊敬并称赞,每当秋季祭祀他,也是向他致敬和纪念的一种方式。在科学文化相对落后的古代社会里,对于fire 的认识仅限于表面层次,而认为掌控fire的是一种神圣力量。
因此,不同文化背景下,对fire 的看待方式不同,但总体而言,它始终是一种强大的象征——代表着生命力与智慧,与它相关联的人物如祝融,则成为历史传承中的重要符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