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app朱元璋一字斩知州兖和衮难逃厄运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皇帝制度自秦始皇创立至今,已经延续了近三千年。作为中央政权的核心和社会的象征,皇帝不仅享有无上的权力,更是被人们深深尊敬。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大地上,每一位君主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而朱元璋——明朝开国之主,也有一段关于“兖和衮”的小故事,这个故事涉及到了一位名叫卢熊的读书人。
洪武年间,当时正值文化与政治交织的一刻,一位文人卢熊因其品行端正而受到推荐,被任命为山东兖州知州。当他接到朱元璋亲笔赐予的诏书后,他首先要进行官印启用。这份诏书竟然将他改派为山东衮州知州,而这份官印则是根据皇帝旨意刻制出来的。然而,在那个时代,只有兖州,没有衮州。
面对这样的情况,卢熊如果选择认错,那么即使如此,也不会有什么大碍。但卢熊却是一介学者,对待工作认真细致,他坚信兖州就是兖州,不应该变成别样。他于是向朱元璋写了一封奏章,以求更正诏书,并重新刻制官印。
朱元璋一看奏章,便脸色微变。他确实曾经误写,但他的身份、他的地位,以及他打天下的经历,使得他对于全国的地理、地方名字都相对熟悉。不过,要让一个伟大的君王承认错误并不容易。朱元璋出身卑微,但自尊心极强,当听到这一切后,他气愤至极,就以言辞粗暴谴责:“你这个好大胆的人,还敢在我头上咬字!朕还不知道山东有个什么样的县呢,你居然说朕授给你的不是就不是,这简直是在朕头上翻云覆雨。你这家伙真是太不知礼节了,将‘盈’字念作‘滚’字,是不是想让我滚蛋?混账东西!”最终,由刑部尚书执行斩首令,把卢熊送上了早死之路,只因为一个小小的一个字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