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巢的两个民间典故至今仍难解释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黄巢的故事大家听过吗? 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乾符二年(875年)六月,他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乾符四年(877年)二月,他率军攻陷郓州,将节度使薛崇杀死。
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后,他被推为主将,并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金统”,国号“大齐”。他在广明元年(880年代初)攻陷长安,即皇帝位,在位期间大肆屠戮唐朝宗室百官。在李克用等人的猛烈进攻下,最终失败于狼虎谷(今山东莱芜西南),中和四年的六月十五日去世。
除了残暴嗜杀,还有两个民间典故一直流传至今!
首先是正月十五挂红灯笼。当时黄巢率军攻打浑城久攻不下,便亲自乔装打扮入城探虚实,却差点被捕幸好老者搭救并告之破城法。他让老者在门前扎红灯笼,以作识别。这消息迅速传开,一时间浑城穷苦人家基本挂上了红灯笼,当夜破城而入见门口有红灯笼的绕过未挂的一律抓砍头。一时间火光冲天、杀声阵阵,而挂了红灯笼的人幸存下来,这习俗便延续至今。
其次是端午插艾草。这一习俗与黄巢也有关系。在一次逃难途中,有妇人背着继子儿子牵着小孩遇到一个黄衣人,被告知为了避免杀身之祸可在家门口插上艾草。妇人信以为真回家插上了艾草,并告知同乡们亦如此。果然,当黄巢大军来袭看到艾草全都秋毫无犯,从此端午节也就慢慢形成了插艾草这一习俗。
这两则民间典故虽源自乱世,却反映出人民对生命安全的渴望,对希望和生存意志的坚持,是一段历史上的真实记载,也是文化传承中的美好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