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智慧王朝唐高宗的抢位之悟
李治终于悟出了当皇帝的真谛,一个字:斗!想要王位,就得自己努力“斗”;想要权力,也要自己“斗”。封建王朝的权利体系应该是皇帝指挥大臣,而不是被大臣牵着鼻子走。这是历代君王都明白的道理。
当然,李治也意识到了,从前任皇帝去世那一刻起,他就在思考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掌控一切的大臣。他的思索和努力没有带来任何结果,他一直在被大臣操控。
他翻开了李世民给他的教科书,那些文字就像父亲做事一样,冠冕堂皇,全都是高尚的原则。然而,李治天资有限,不懂父亲留下的智慧。他苦苦思索,这个问题为何无解?他不得不重新研究唐朝历史,看看自己的祖父、父亲是怎样当上皇帝的。
最后,李治得出一个结论:
在唐朝,当皇帝并非易事,要靠“斗”!
爷爷李渊靠“斗”夺取长安建立基业 爸爸李世民靠“斗”扩张疆域后又抢夺了 throne 自己兄弟哥哥和弟弟也是以争夺为目的。而自己的位置,也由长孙无忌等人帮助他争取到的。
李治终于理解了作为皇帝应当面对的问题,一句话:要想成功,就必须不断地与时俱进,“斗”。
那么,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这场永恒的竞争?
随着时间推移,他开始回顾历史,并将视野拉伸至更广阔的地平线之外。他发现历代君主们为了获取所需,无不利用以下五种力量:
一、文官。
二、武将。
三、外戚。
四、太监。
五,最重要的是自我提升。
但对于这些力量,每一种都有其局限性。一味依赖文官会让人感到枯燥;倾向于武将或外戚可能导致失去核心地位;而太监则难以持久。只有通过自我提升,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和控制。如果能够拥有强大的亲信团队,以内政外交手段掌控国家运作,便能与那些如长孙无忌这样的巨擘抗衡。
因此,虽然深知与父亲之间存在差距,但也清楚,只有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才能达成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找到最合适的人才支持,以及培养出能够独立决策的人物,这样才能确保帝国稳定且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