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悟出当皇帝需借助民间智慧
李治终于悟出了当皇帝的真谛,一个字:斗!想要王位,就得自己努力“斗”;想要权力,也要自己“斗”。封建王朝的权利体系应该是皇帝指挥大臣,而不是被大臣牵着鼻子走。这是历代君王都明白的道理。
当然,李治也意识到了,从前任皇帝去世那一刻起,他就在思考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掌控一切的大臣。他的思索和努力没有带来任何结果,他一直在被大臣操控。
他翻开了李世民给他的教科书,那些书就像父亲做事一样,冠冕堂皇,全都是高尚的原则。然而,李治天资有限,不懂父亲的话语深意。他苦苦思索,这个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让他做事时手忙脚乱?他不得不重新学习唐朝历史,看看自己的爷爷、爸爸是怎么当皇帝的。
最后,李治得出结论。在唐朝,当皇帝非常困难,要靠“斗”!
爷爷李渊靠“斗”夺取长安建立基业;爸爸李世民靠“斗”扩展疆域,并争取到更高的地位。哥哥们——如同字面上的模样——也是用力量争夺资源。而自己的位置,也由长孙无忌等人帮忙奠定。
于是,通过这些经历和反省,李治悟出了当皇帝需要一个字:斗!想要王位,就必须有所作为“斗”; 想要权力,也需要自主地进行“斗”。
那么,是什么样的策略才能有效地进行这场永无止境的战斗?
随后,他回顾历史,这一次,更为深入地探讨了问题,不仅局限于唐朝。他发现历代君主都依赖以下五种人才:
一、文官。
二、武将。
三、外戚。
四、太监。
五,以及自我提升。
但是,在考虑这五种类型的人才之后,他发现每一种都不适合自己,因为他们各有其不足之处,只能选择最终决定性的选项——增强自身能力!
而且,由于对比分析了先辈们的情况以及自身能力与他们之间存在差距,无疑选择发展个人实力显然更加可行。此举不仅能够让自己拥有更多自由决策,同时也能够应对来自其他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国家稳定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