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睡前童话唐高宗的帝王抢先之谜
李治终于悟出了皇帝的真谛:那就是一个字——抢!要想登上王位,就必须自己去“抢”;要想掌握权力,也只能靠自己“抢”。封建王朝的权力体系理应是由皇帝主导一群大臣,而不是被这些大臣牵着鼻子走。这是历代君王都深知的道理。
当然,李治也明白,从前任皇帝驾崩之日起,他就在思考如何成为那些指挥大臣、统领天下的真正皇帝。然而,他的思索和努力似乎没有任何成果,只能不断地被大臣们牵制。
他翻开了他的父亲李世民留给他的教科书,那些书中充满了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但对于李治来说,这些理论难以让他理解。于是,他决定重新学习唐朝历史,试图找出答案,看看自己的祖父、父亲是怎样当上的伟大的君主。
经过反复思考和学习,李治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在唐朝,要当好皇帝,不仅需要有勇气,还得学会“抢”。他的祖父李渊凭借智慧和能力,“抢”下了长安;父亲李世民则通过英明决策、“抢”下了整个国家。而自己的哥哥们,也都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抢”的结果。即便自己坐上了龙椅,那也是长孙无忌等人帮助我“抢”来的。
所以,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懂得如何利用五种关键人物来达到目的:
首先,是文臣。正如他所经历的一样,无需亲自动手,只需坐镇后方,让忠心耿耿的大臣替你处理事务,便可保证国家稳定。
其次,是武将。在年幼时,他就听闻过关于爷爷趁隋炀帝不备而起兵反隋的事迹,这让他认识到了武将在乱世中的重要性。
然后,是外戚。在周宣帝宇文赟愚蠢地把兵权交给杨坚之后,杨坚很快夺取了宇文家的王位,这个教训告诉人们外戚也不可轻信。
再者,是太监。在东汉末年,一连串窝囊废君主与太监之间互相排挤,最终导致国运衰败,这样的情况不能再发生。
最后,最重要的是自我提升。他从小就听闻父亲多才多艺的手下良才云集、猛将如云,为国尽忠的情形,并希望能够跟随着这样的领导者的足迹前行。如果能够拥有这样一批忠诚可靠的人物团队,对抗那些势利眼的大臣自然不成问题。但这也意味着他必须超越自己的局限,因为与父亲不同的是,即使有才能,如果缺乏同样的人脉网络和影响力,也难以达成目标。不过,在这条道路上,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但只要坚持下去,或许有一天,我也能成为像我的爸爸那样伟大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