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神话大戏10位主角迁都许城
《中华上下五千年》:曹操迁都许城,屯田制救民于饥荒
在董卓之乱之后,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对各地州郡失去了控制。各地官僚、豪强趁机争夺地盘,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袁绍、袁术、刘表、陶谦和吕布等人相互混战,打得昏天黑地。百姓遭受巨大的灾难,有的地方出现了荒凉景象。
曹操本来势力较小,但他通过打败黄巾军并从其降兵中选拔精锐力量,不断扩大他的武装。他最终击败了陶谦和吕布,最终成为一个强大的割据势力。
公元195年,长安的李傕与郭汜发生内讧,而外戚董承带着献帝逃离长安。在洛阳,没有宫殿可居,大臣们只能搭建草棚生活。汉献帝派人求援,但各方官员忙于争夺权力,无人理会。此时曹操驻扎在许城(今河南许昌),听到消息后决定迎接汉献帝,以此稳固自己的立场。
荀彧建议仿效晋文公把周襄王送回洛邑,以及汉高祖为义帝发丧以树立威望。曹洪被派去迎接汉献帝,但遭到了董承等人的阻拦。曹操亲自前往洛阳,并提出将皇室迁至有粮食的许城解决粮食问题。当时正值冬季,百姓受冻挨饿,而许城有足够的粮食供给,因此决心搬到那里避寒。
196年,曹操成功将汉献帝迁往许城,这标志着许城成为东汉临时都城,被称为“新都”。然而,由于缺乏稳定的供应线路,一时间又引起了新的问题——军队和官员们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这是因为传统供应线路已经破坏殆尽,同时战争也导致经济崩溃,从而造成了一片饥荒横行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一紧急问题,一位叫枣祗的大臣提出了“屯田”计划,他建议招募农民开垦荒地,每年的收成一半归政府,一半归农民。这一计划不仅缓解了饥荒,还极大增加了政府收入,并且使得当时许多地区得到改善。一时间,“屯田制”成了恢复农业生产并保障人民生计的一个关键措施。在这些努力下,加上其他能干谋士如荀攸、郭嘉以及满宠等人的贡献,使得曹操的地位进一步加强,他开始用皇家的名义对外发布命令,与地方豪强进行对抗,为建立自己的帝国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