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沉默朱棣为何不救受家暴的常宁公主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常宁公主。
常宁公生于1386年,当时朱棣还是坐镇一方的藩王。由于她是最小的女儿,因此自幼很得朱棣宠爱。
1399年,继位不久的建文帝朱允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开始削除藩王的势力。本就有心夺位的朱棣,趁机举起“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靖难之役。
1402年,朱棣攻占了南京都城,朱允炆消失在皇宫的大火之中。
国不可一日无君,朝臣们“反复劝进”,苦求朱棣登基称帝。
朱棣则“反复推辞”,最后“万不得已”才登上帝位。
做了皇帝后,由于夺位不正,他为了巩固手中的皇权,也为了稳定国内的局势,所以他在继位之初,对曾经遭到打压的藩王们进行安抚,并恢复了藩王旧制。同时,他还为了加强与镇守云南外姓王沐昕之间亲情关系,将常宁公主许配给沐昕,并封沐昕为驸马都尉。
据《沐驸马像赞》所言,沐昕出身于侯门华胄、皇家懿戚,是个风度翩翩、文武双全的大才子。他成为驸马后,朱棣对他极为看重,《明太宗实录》中多次提及他奉命献礼致贺等事迹,可见两人关系亲厚。
然而,有一次沐昕居然用铜锥打死两个歌女,这本应是犯上之罪,但却不了了之。此事让沐昕更加胆大妄为,对待常宁公主也逐渐不顾她的身份和尊严。常宁公主虽教养良好,但仍遭到了家庭暴力的痛苦,最终因抑郁而去世。
尽管如此,即使面对这样严重的情况——女儿被家暴至死—且两次杀害歌女事件—但并未引起他的震怒或惧怕,而是继续保持沉默。这背后的原因,在于:作为养子的沐英曾是一名忠诚可靠且勇猛无比的人物,其父亲如同亲生父母般对待他。在天下初定后,被追封为黔宁王并予以厚葬。这份家族间的情谊和政治上的牵绊,使得这段悲剧性的家庭关系成了一个既不能公开揭露,又无法直接干预的问题。
因此,无论是对于其宠爱的小女儿还是那些忠心耿耿的心腹臣子,只要他们能维护江山社稷,即便是在这样的私人生活中发生深刻悲剧,这些问题似乎都变得微不足道。而对于这些个人悲剧来说,他们只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遗憾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