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细思极恐的冷知识常宁公主被驸马家暴朱棣为何不闻不问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常宁公主。
常宁公生于1386年,当时朱棣还是坐镇一方的藩王。由于她是最小的女儿,因此自幼很得朱棣宠爱。她在家中的教育极为严格,早已养成恭慎有礼的良好习性。
1399年,继位不久的建文帝朱允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开始削除藩王的势力。本就有心夺位的朱棣,趁机举起“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靖难之役。在这场斗争中,他攻占了南京都城,并迫使朱允炆消失在皇宫的大火之中。
1402年,国不可一日无君。朝臣们“反复劝进”,苦求朱棣登基称帝。虽然他多次推辞,但最后不得已才接受了这个职务,从此登上了帝位。
然而,在稳固手中的皇权和巩固国内局势方面,朱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恢复了被打压过的一些藩王旧制,同时也为了加强与镇守云南外姓王沐昕之间亲情关系,将常宁公主许配给沐昕,并封沐昕为驸马都尉。这对于增强对抗边疆地区威胁的手段也是大有裨益。
沐昕出身于侯门华胄,是个风度翩翩、文武双全的人物。在成为驸马后,他不仅受到朱棣高度评价,还多次奉命献礼致贺于藩王等贵族人物。他的孝顺心态也体现在送出两个绝色歌女给朱棣作为表达敬意,这种举动让他赢得了皇帝的心。
然而,有一次,由于某种原因,不知为何沐昕竟然用铜锥打死了这两个歌女,这应该是一种非常冒犯甚至是犯罪行为。但奇怪的是,即便如此重大的错误,也没有遭到任何惩罚。这可能说明当时的情况并不容忍这种冲突升级,以免影响政治稳定。
随着时间过去,这样的情况发生再次:沾染野性的沐昕,对常宁公主变得越来越残酷,对她的言行进行暴力相向,而常宁公主只能以泪洗面地向父亲诉说自己的悲痛。可即便如此,她依然未能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安慰,因为她所处的地位决定了一切行动都要顾及到夫家的尊严和家族利益。
但最终,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最疼爱的小女儿在22岁那年因病去世,而那个导致这一切悲剧发生的人,却依然能够继续享受着其父——前明太宗——的信任与支持。这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情感纽带,以及家族间互相扶持、维护江山社稷至上的理念。
总结来说,即便面对家暴事件以及其他不当行为,作为帝国统治者而言,他们往往会选择忽视这些私人问题,以维持国家大局。如果我们从现代社会价值观角度看待这段历史,那么这样的现象显得尤其令人震惊。不过,在那个时代,每个人都处在一个由权力、家族联姻和政治需要构成的地图上,他们所做出的每一步,都牵涉到了更多更广泛的问题。而且,我们必须认识到,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情感状态完全不同于今天,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现代道德标准套用到古代人的头脑里去分析他们的话语和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