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道济唱筹量沙中华神话故事中的人物篇
檀道济唱筹量沙:南北朝时期的一段英勇事迹
宋武帝刘裕在南方建立了宋朝后,过了十九年(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了十六国中最后一个小国北凉,统一了北方。从东晋灭亡后的一百七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南北两个政权对峙的局面。南朝先后换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的北魏,后来为东魏、西魏;东魏、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北周代替。历史上把这段时期合起来称为南北朝。
宋武帝做了两年皇帝,到第三年,就病死了。武帝的儿子宋文帝即位以后, 北魏大举渡过黄河,进攻宋朝,在黄河以南占领了一片土地。宋文帝派檀道济率领大军抵抗。
有一次, 北魏兵进攻济南,檀道济亲自率领将士到济水边,在二十多天里,与魏军打了三十多仗。每战胜利,一直追到历城。在一次战斗中,由于防备松懈,被敌军突袭失去粮草,便准备退兵。
然而,这时候,有个逃至敌营投降的人告诉敌人他们缺粮的情况,因此敌军紧追不舍,以围困之计逼迫他们投降。但檀道济镇定自若,不慌不忙地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当夜,他亲自带着管粮兵在一个营寨里查点粮食,有些兵手持竹筹唱着计数,而另一些则用斗子在量米。这一切都让人以为他们有足够的储备,但实际上是用沙土掩盖少许白米。此消息传出,使得敌人的计划失败,他们误杀投降者,最终中计。
檀道濟利用智谋保全軍隊,並安全返回,這次事件使得後來他再無敢輕易進攻的事例。他為兩代皇帝立下汗马功劳,但因威望過高而引起猜忌,最终遭受诬陷而死。此事傳遍四海,被視為歷史上的智慧和勇氣典范。在後來的一場戰役中,当看到敵軍轻易侵入江邊時,即便已經晚節中的文帝,也深刻反省,如果當初能保留下這個英勇將領,那么可能會改變戰爭結果。
此故事展示了一位杰出的指挥官如何凭借智谋和决断力保护他的部队,并最终成功抵御外来的威胁,为国家赢得宝贵的时间。不过,由于功高震主,最终还是遭到了冤狱与牺牲,这种悲剧性的结局也让人们思考权力的残酷性以及忠诚与正义之间微妙的情感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