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野史常宁公主悲歌朱棣皇帝何去无踪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常宁公主。
常宁公生于1386年,当时朱棣还是坐镇一方的藩王。由于她是最小的女儿,因此自幼很得朱棣宠爱,享受着父皇对她的无尽关怀与优待。
1399年,继位不久的建文帝朱允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开始削除藩王的势力。本就有心夺位的朱棣,趁机举起“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攻占了南京都城,朱允炆消失在皇宫的大火之中。
国不可一日无君,不久后,“反复劝进”朝臣们苦求朱棣登基称帝。他则“反复推辞”,最后“万不得已”才登上了尊贵的地位。
然而,在他成为明太宗之后,为巩固手中的皇权,也为了稳定国内局势,他决定对曾经遭到打压的藩王进行安抚,并恢复了他们旧有的地位和特权。此外,他还为了加强与镇守云南外姓王沐昕之间亲情关系,将常宁公主许配给沐昕,并封沐昕为驸马都尉。这段佳话传遍天下,被誉为人间美事。
据《沐驸马像赞》所言,这个名叫沐昕的人物出身于侯门华胄、皇家懿戚,是一个风度翩翩、文武双全的大才子。在成为驸马后,由于多次奉命在重要节日献礼致贺,以及其孝顺的心态,《明太宗实录》中屡次提及他深受尊重。而他的父亲沐英,更是开国元勋之一,对先祖极为忠心,被视如己出。
然而,有一次,这个被众人敬仰的人却因为一点小事,用铜锥打死了两名歌女。这对于一个既得宠遇又掌握大权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失衡。但奇怪的是,即便如此严重的事迹发生在他身上,他也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而这让他的行为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随着时间流逝,他竟然将这种暴躁行为转向家庭成员——常宁公主,对她越来越不客气起来。她虽然教养良好,但无法改变丈夫的一念之转,只能忍辱负重。但当她带着满腹委屈向父亲告状时,她并未得到安慰或支持,而是在父亲那里听到了一句令人寒心的话:要多有忍耐。
悲剧接踵而至,最终常宁公主因挫折和痛苦而抑郁成疾,在22岁那一年早逝。尽管如此,她去世后的事件依旧不了了之,因为她的丈夫虽然狂野,但家族背景和功绩仍然使他保持住了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在这个充满阴谋诡计与政治斗争的小世界里,没有人愿意触碰这样敏感且可能引发更大波澜的问题。此刻,我们只能从这个故事中看出,那些曾经被认为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其命运往往会因为那些宏大的政治力量而彻底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