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公主背后的隐秘朱棣为何对驸马家暴置若罔闻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常宁公主。
常宁公生于1386年,当时朱棣还是坐镇一方的藩王。由于她是最小的女儿,因此自幼很得朱棣宠爱。
1399年,继位不久的建文帝朱允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开始削除藩王的势力。本就有心夺位的朱棣,趁机举起“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靖难之役。
1402年,朱棣攻占了南京都城,朱允炆消失在皇宫的大火之中。
国不可一日无君,朝臣们“反复劝进”,苦求朱棣登基称帝。
朱棣则“反复推辞”,最后“万不得已”才登上帝位。
朱棣做了皇帝后,由于夺位不正,他为了巩固手中的皇权,也为了稳定国内的局势,所以他在继位之初,对曾经遭到朱允炆打压的藩王们进行安抚,并恢复了藩王旧制。同时,他还为了加强与镇守云南的外姓王沐昕之间亲情关系,将常宁公主许配给沐昕,并封沐昕为驸马都尉。
据《沐驸马像赞》所言,沐昕出身于“侯门华胄、皇家懿戚”。资兼文武、志乐书诗,是个风度翩翩的大才子。因此,在成为驸马后,加上他的文武双全和多次奉命献礼致贺等行为,使得他深受朱棣赏识。
然而,有一次奇怪的事情发生:沐昕用铜锥打死了两个送给他的歌女,这本应是严重违法行为,但却因某种原因不了了之。此事让他更加骄纵跋扈,对待常宁公主也越来越不恭顺。
据《明史》记载,尽管常宁公主从小被宠爱,她却教养极好。在面对丈夫暴怒时,她仍保持恭慎有礼。但她的劝说并未能改变夫君的心意,而是遭到了更大的报复,最终导致她早逝。
当这悲剧传达至父亲那耳边时,不料得到的是冷漠而不是愤怒。似乎对于这种家庭悲剧,只能视若罔闻。而这一切背后的原因,便在于家族间深厚的情谊与政治利益之间微妙而又危险的地缘战略平衡。在这个时代,没有人能够轻易触碰那些庞大家族间错综交织的情感网和权力链条,更别提去改变这些网络中的人物关系和个人命运。
所以,即使沐昕杀害歌女,又家暴成性地对待妻子,最终导致其早逝,但依然没有受到什么惩罚。这一切都只是一个看似荒诞但又充满隐喻的小故事,它揭示了一段古老帝国内部阴暗角落中的残酷现实,以及在那个时代,被忽视的人们无法逃脱宿命般的手足可掬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