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1949历史大潮中的关键时刻
1840年,英国与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第一份不平等条约,这个事件标志着清朝开始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随后,其他国家如法国、美国、俄国相继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予外国商人在华特许贸易权,开辟了中国门户开放的先河。这一系列外交事件导致了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对内影响深远,对外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动荡和变革。
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起义成功之后,由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成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地方军阀也趁机独立形成自己的政权,如袁世凯在北京建立北洋政府。辛亥革命结束了千年的封建帝制,为现代中国政治体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后来的军阀混战埋下伏笔。
1924年7月28日,在蒋介石、汪精卫等人的推动下,以“联俄容共”为纲领成立了以北伐为目的的东三省自治政府。同年秋季,北洋政府被迫宣布停战,并于1928年正式更名为“中华民国”,这标志着蒋介石统一全国并确立中央集权的一步棋。此时期,也是五四运动发生的大背景,该运动对新文化运动产生重大影响,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和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对满洲进行全面侵占的开始,从此满洲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一个傀儡政权,即“满洲国”。这一事件激化了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加速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七七事变”爆发(1937年),战争扩展到整个华北地区,这场战争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才得以缓解,但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人民伤亡。
1949年的春天,由毛泽东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攻克南京城,最终实现了解放战争胜利。当时,大批流离失所之众聚集在上海周边地区,其中许多人选择移居香港或台湾,而那些留下的则重新开始生活。这一年底,又有一群知识分子从广州乘坐船只逃往台湾,他们带去了大量书籍资料,为当地文化教育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