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高启禅让之谜杨坚的崛起与天命交错
高启(1336-1374),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以字称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隐居青丘,因自号青丘子。明初受命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但因固辞户部右侍郎之职,不赴朝廷,返回青丘授徒自给。后因涉嫌魏观一案,被朱元璋诬陷腰斩于南京。
高启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其诗风雄健有力,富才情,主张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他反映人民生活的诗质朴真切,与汉魏晋唐各代文风相融合,有独特韵味。在农耕生活题材上,他描绘了农民劳动和天灾兵燹下的苦难,为明代最优秀诗人之一。
高启在乡居期间创作了许多田园志趣和日常生活感悟的作品,如《牧牛词》、《捕鱼词》等,这些作品展现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和对下层人民生活状况的关注。他还曾撰写《上梁文》,但由于此事牵连至知府魏观被诛,其自身也遭株连而死。
尽管只活短暂的一生,但高启留下了大量文学遗产,其中包括多种诗歌集如《缶鸣集》、《凫藻集》以及词集《扣舷集》,散文也有不少佳作,如《书博鸡者事》等。此外,他在艺术上具有新颖实感和深远含蓄,以及通畅流畅的用典,使得他的作品影响力广泛,被誉为明代诗人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