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清朝的太监如何将皇帝引向承德避暑之地
自明朝迁都北京以来,皇帝的形象常被人们想象成身处紫禁城,鲜少踏出这座宫殿。但在清朝,大多数皇帝却将近半年时间花在了热河省的避暑之地——承德避暑山庄。康熙、乾隆时期,皇帝每年大约有半年的时间都会留在承德,这里不仅成了处理军事外交大事的中心,也是当时另一重要政治活动地点。
然而,这个位于偏远地区的大型宫廷建筑又是为什么由乾隆皇帝选择建设?原来,有着许多复杂原因,小编了解后不得不赞叹其精妙无穷。
康熙继位于8岁,在削藩对抗吴三桂期间遭遇连续失败,最终耗时八年平定三藩。为了防备边疆和训练军队,康熙20年建立了木兰围场,每秋季便带领王公、大臣、军队以及后宫嫔妃等众多人前往进行围猎,以此达到固防强边的目的。
除了气候因素,更吸引满清权贵来到承德的是躲避天花。明末北京爆发瘟疫,不少皇子公主因此夭折,其中包括康熙幼年的感染幸存经历。此外,由于清朝得以入关统治与北方少数民族支持密切相关,而避暑山庄所处位置,便利了与这些首领及政教首领如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台吉、三车凌和六世班禅等重要人物沟通交流。
乾隆执掌60余年,其间有将近20年是在承德度过,他共来避暑山庄53次,可见其对此地的情感深厚。在嘉庆、咸丰两代,也有人病逝于此。故宫虽混杂着几个不同朝代,但这里则纯粹展现了一种不羼杂的清代风貌。
今天,承德避暑山庄已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处值得探访的地方,让我们去感受一下昔日大清王朝留下的痕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