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完美家庭的美食真的能和宦官回忆中的御膳媲美吗
清朝完美家庭的美食真能与宦官回忆中的御膳相媲美吗?其实说穿了也不奇怪。对一个德行高尚的人而言,当上了皇帝,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人生价值,实现人生理想,济世安民,救国安邦,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英名永存天地之间。对一个凡夫俗子而言,当了皇帝可以拥有世间最大的权力,拥有无数的艳丽妃嫔,拥有用之不竭的滚滚财富。
很多人心目中会认为,皇帝每天所吃的御膳,用的是全国各地进贡而来的做好的食材,御膳房的主厨们,又都是天下第一流的高手名厨,御膳也应该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味,但实际情况却与此大相径庭。在清代皇帝面前,这些菜肴往往只是平淡无奇,有时甚至令人发腻。这一点在多年的老宦官回忆录中有明确记载:“毫无滋味,让人发腻”。
宫中饭菜,由于遵循着长久以来传承下来的固定菜单,它们都已经经过几代人的实践检验,无论口味还是安全性,都保持着四平八稳,最为稳妥。这些菜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古老而无变化”。因为御厨们的宗旨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们很少去尝试开发什么新口味、新菜式、新食材,这样就能避免因口味不合或让皇帝肚子不舒服,而惹上麻烦。
宫外饭庄们最新开发的食材、菜式、风格,在宫内几乎无法品尝到。然而,为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后妃和宦官私自设立小厨房,从外边采办新鲜食材,以满足自己的饮食需求。此外,每月二十六日各家亲王府邸都会向太后老佛爷和光绪进献一次饭菜,由于没有宫中那么多规矩,所以聘请到的名厨更专业,更能够提供鲜美可口的小吃。
从这段历史来看,即便是在当了皇帝之后,也并非轻易享受到各种好东西,因为许多事情都要受宫中的规矩约束,即使是吃一顿简单普通不过的一餐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那些关于清朝皇家的故事,并思考即便是在最高权力之巅,也不能完全摆脱生活中的琐事和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