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传位乌龙事件李卫失误让乾隆走漏风声珍贵玉器被人盗窃
在清朝中期,皇位传承制度的变革引入了秘密立储的新机制,这一制度与往昔不同。通常情况下,皇帝并不会提前册封太子,而是选择将心仪之人的名字记录于小金盒内,将其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之后。等到现任皇帝去世或退位后,再取出盒内诏书宣布新君。在雍正时期,秘密立储制度被提出,其理念颇具可取之处,但在实践中却不乏挫折甚至乌龙事件发生。
我们知道,在乾隆去世后的嘉庆初年,他迅速逮捕和珅,并对其进行审问,最终判决赐死。在嘉庆揭露和珅二十条罪状中,有一条指出:“朕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谕旨,而和珅于初二日在朕前递如意泄漏机密居然以拥戴为功。”尽管最终没有让和珅的阴谋得逞,但这件事至少证明了乾隆保密工作存在不足,被有心人所利用。
比如嘉庆帝从此吸取教训,不仅写好了立储诏书,还不放心放在乾清宫里,反而决定随身携带,以防哪天自己快要走完生命路程再拿出来,以杜绝被有心人窃听的可能性。但即便如此,当嘉庆临终前又没能及时交代后事,即使找到了小金盒,小金盒中的圣旨真伪也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这导致最后必须由太后发表懿旨支持道光继位,使得道光继位的合法性得到了足够强烈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