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风华赵鑫洲的故事
在清代光绪年间,赵鑫洲(1876-约1930),原名铨,字号鑫洲,以其卓越的武术造诣和丰富的人生经历,被后人传颂为武学大家。出身于北京顺义的一座古老家庭,他从小便接触到了家传的技击艺术,并在沧州的神枪刘德宽(1826-1911)门下习得了十余年的枪法与武功。在孔吉泰老师那里,他又深造剑艺九年,孔师不仅是一位御前带刀四品护卫,而且精通各种技击,其中以剑法尤为著名。
当时,孔吉泰有子不能继承父业,便将所有武功都传授给了赵鑫洲。这份信任和尊重,使得赵鑫洲对孔师的情谊更加深厚。他曾担任过北京锦衣队教头,并开设“永胜镖局”,在大江南北横行半天下,无论是官府还是民间,都对他怀着崇敬之心。在北京,他还向刘天向学习少林拳械,这段经历使他更加强壮了自己的内功基础。
重视侠气、正义,在牢狱中替身效命的是一位英雄人物——刘天向临终前,将医书遗赠给赵鑬珠,为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1920年初,当时主张“以国术强国民”的思想开始兴起时,赵鑬珠与盟弟王荣标等人共同参与了“国强武术研究社”的教学工作,与许禹生、尚云祥、刘月庭、张策等知名人物齐聚一堂,他们相互交流,一同推广这门中华民族的瑰宝。
经过十余年的教学努力,不仅培养出了百余名学生,也让他的声望日益升高,无论贫富贵贱,只要你好学者,就能获得他的指导。然而到了晚年,由于对古玩收藏充满热情,他决定辞去教职,以专注于古玩店经营而生活。在鼓楼东大街北锣鼓巷的一座宅邸里,他开设了著名的“德记”古玩店,同时也结识了一些文人墨客,与他们交往甚密。
这一生中,他不仅培育出众多优秀弟子,如万籁声、司永亮(字健民)、李永柱、陈士俊(字伯英)、白瑞采等,还有一女儿赵秀芳嫁给关学增,这位关先生被誉为“北京琴书”中的泰斗。尽管生命如流水,但他的影响力却像山岳一样稳固,是中国近现代武术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