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拉郎配徐代泉的音乐魅力
他出生于一个庐剧文化浓厚的家庭,从小就被庐剧的旋律深深吸引。在1958年,他凭借非凡的二胡技艺,进入了安徽省艺术学院学习。三年后,他不仅掌握了庐剧音乐,也学会了作曲。尽管他对庐剧情有独钟,但当时学校关闭了庐剧专业,只留下他一人继续传承。他在内心深处怀抱着对于这门艺术形式无尽热爱,却无法为之发挥作用。
然而,在他的生命中,又一次转折点出现。当时,何合浓被分配到庐剧团,而徐代泉却被留校任教。这让他一度迷惑和失望,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开始理解学校领导的心意——他们想要培养一位能够为庐剧种下新的希望的人。然而,这个梦想并未能在短暂的几年里成真,直到1993年才再次开启一个新的开始。
为了适应时代变化和个人发展,徐代泉决定转向黄梅戏这一不同的戏曲艺术形式。他采取了一种创新的方式,与黄梅戏表演班一起学习唱腔,这样做虽然艰苦但也极富成效,最终成为黄梅戏教学曲目的主要编写者之一。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无论是教学、创作还是研究,他都以卓越表现自己。一方面,他担任中国戏曲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并且一直致力于教育工作;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位多产作曲家,为数十部电视剧和舞台劇提供了黄梅戏音乐,并涉足京劇、泗州戲等多种风格。此外,还曾参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的编纂工作,并荣获“编纂成果二等奖”。
至今,当提及安徽地区著名的黄梅戏电视影视作品,如《桃花扇》、《半把剪刀》、《家》、《春》、《秋》等,那些与徐代泉名字紧密相连的声音仍然回荡在人们耳畔。他虽已65岁高龄,但依旧担任中国戲曲學院、安徽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不断地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新一代。
正是这样的故事,让我们更加敬佩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以及他对黄梅戲拉郎配所做出的巨大贡献。